经过郑庄公反反复复的揉搓打捏,当年“位高爵尊”的宋国被生生从“高富帅”削成了“矮穷挫”,中原盟主的位子很自然的被郑国接手。此外,郑庄公还和齐、鲁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四周围和东边都已经稳固好了,下面就要开拓开拓西边了。
西边就是周王室。
老实说,郑庄公看王室不爽已经很久了,因为王室居然千方百计的想搞自己这个卿士。
而另一方面,王室也看庄公不爽很久了,因为这家伙说起来是管家,却俨然一副自己家老大的派头,换谁见了都窝火。
其实,这所谓的恩怨本就是个说不清的事。
相比其他诸侯把王室当空气,郑国真的很客气,经常朝觐,即使是和王室闹得很不愉快的那几年,还是五年主动去了至少两次。
大家是不是觉得不过就是去晃了一圈,你牛气个毛啊?
老实说,还真牛气。
要知道那时候去给天子朝觐,大概跟我国元首出访朝鲜似的,都是有大批“人道主义援助”的。而且根据周朝礼法,这礼还不能薄,得很实诚,因为王室是领导啊,你真的就送点土特产?
所以一旦去了,就不能坏规矩,特别是这种明面上的规矩。要知道,世界上总有那么一帮人(诸侯),自己不干事,却成天端着嘴炮轰别人干的不行。
不过,有钱也买不来哥的尊严!
相比之下,似乎王室更委屈一点。
自从前面那次割麦子事件闹掰了之后,郑庄公回去洗了把脸,觉得自己步子迈大了,于是开始主动跟王室修复关系。可这个新继位的周桓王似乎有点脑积水,完全不给好脸色。
要知道当年你爷爷平王(太子姬狐早死,他儿子继的位)都不敢对我使脸色,你个毛头小子算哪颗葱!
庄公很愤怒,然后……
加倍讨好王室!
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自己的霸业,受点委屈也值得。
唉!看来庄公没有吸取自己弟弟的教训啊。有时候,小屁孩真的不能惯。
后来,郑庄公引荐齐僖公觐见周桓王,果然出事了。
熊孩子一看到久不见面的东方大国齐国的君主来朝见自己,很是兴奋。也不知道是“人来疯”还是存心恶心郑庄公,反正是对庄公不太客气。
这还了得!对于庄公这种恨不得把“我是要成为霸主的男人”刻在脑门上的人而言,羞辱可以,但当着别人的面羞辱就不行了。毕竟中国人的面子很重要,何况这“别人”还是自己的铁杆盟友。
当然,这一点史料也没写,算是我猜的。因为从这次之后,有关郑国朝见王室的记载就不见了。考虑到那时候的史官惜字如金,这大概是由于没有记载的必要。而从这一点看应该也没公开闹掰,否则就有轰动性了,会被记下来。
总之,郑、周双边关系陷入冰封期,应该像现在中国和韩国一样,公众场合在一起没问题,但不说话。
不过那时候宋国还在和郑国平起平坐,庄公也就自己忙活去了,离远点,眼不见心不烦。
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日子过了好几年,那边庄公打仗打个不停,这边周桓王也带兵出去打了下,结果大获全胜。
老实说,这并不是个好事。
首战得胜一下子使周桓王脑子里的水沸腾了,于是他开始整治郑庄公。
《左传》:“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祭、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周桓王夺去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一职,这事相当于汉献帝把曹操的丞相之位革了,郑庄公当时就跳脚了。因为他出去打架几乎都是顶着天子名号的,而现在这张牌不能再打了。
不过,庄公到底不是虎视天下的曹操,而周桓王也不是手无寸铁的献帝。于是庄公不再去朝见了,算是断绝往来。
可庄公低估了熊孩子的胆量。
到了秋天,周桓王带领王室和虢蔡卫陈五国联军讨伐郑国。郑庄公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就淡定了。
打呗!又不是没打过。
话说这蔡、卫、陈都是打酱油的小国,前面跟着宋国,现在跟着王室,中间还跟郑国有一腿,算是滥竽,聊胜于无。主力是王室和虢国的军队。
这时,郑国大臣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对付蔡军和卫军,用右方阵来对付陈军,说:“陈国动乱(刚刚政变),百姓都缺乏战斗意志,如果先攻击陈军,他们必定奔逃。周天子的军队看到这种情形,又一定会发生混乱。蔡国和卫国的军队支撑不住,也一定会争先奔逃。这时我们可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中军。”
说白了,就是先打联军最薄弱的一环,彻底撕开他们的阵型。郑庄公听从了这个建议,命令手下摆出了个叫“鱼丽”的阵型进攻。
两军交锋最终在繻葛这个地方展开,于是这场战争叫作“繻葛之战”。而这个繻葛就是郑国的长葛(河南许昌市长葛市北)。
郑庄公命令左右两边方阵说:“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郑国的军队依令发起进攻,蔡、卫、陈联军被揍的不行,很快就一起跑路了(真有默契,不愧是酱油三人组),周军的方阵因此被冲得混乱不堪。
随后,郑国的军队用钳形攻势从两边发起进攻,阵脚大乱的周军终于完全溃败。一个叫祝聃的武士射中周桓王的肩膀,而桓王似乎身体不错,还能死撑着指挥军队撤退。
杀的起兴的祝聃一看,呦呵!小样儿还挺生猛啊,就请求庄公让自己过去追击。
郑庄公果断没有同意。
这个怎么能同意呢?看到自己手下这么彪悍,万一把周桓王杀了,郑庄公乐子就大了,绝对变为天下的公敌。
如果补了两刀又没杀死,自己和王室的恩怨薄上又要旧恨添新仇。
如果把周桓王俘虏了,你叫郑庄公怎么办?把他杀了、关了还是带回去做宣传(献俘仪式)?最后还不是得招待一番放了。
所以只能选择不追。
话虽如此,但却不能直说,姿态什么的还是要做的。
于是郑庄公马上一脸伤感的说:“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我哪里敢欺凌天子呢?只希望能挽救自己性命,使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
夜间,郑庄公派遣祭仲足去问候周桓王。
这个祭仲足名义上是去慰问,实际是去讲和,大家划出一个道道来,以后就不要乱来了。
不知道身中一箭的周桓王看到这个当年割他麦子的祭仲足是个什么表情?不过,什么表情都不重要啦,实力大损的桓王没有和庄公讨价还价的资本。
繻葛之战是春秋时期唯一的一次天子亲征,它的发生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至此,乱世争霸的序幕终于正式的拉开了……
眼高手低的周桓王最终没能逆袭,更像汉献帝了;而郑庄公则从“曹丞相”升级成了“魏王”。此外,“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策略再也并非唯一选项,还多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
在故事的结尾,郑庄公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史称“郑庄小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