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情需要惩罚吗?大概大多数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很多人的回答大概如下:
“如果不惩罚他们,他们就会逃避管教。
“有时候,我很生气,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不惩罚,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不再做。”
“我惩罚孩子,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理解的管教方法。”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小时候被惩罚的经历或者试想一下此刻的你正因为工作完成不好的原因而受到惩罚的感受:愤怒?敌意? 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那么再去感受一下你惩罚孩子时的感受,是否有同感,但是即便大家都会有自我认知的同理心,我们依然还在担心着,譬如:
“如果我放弃惩罚,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控一切了?
“我担心没了管教他的最后一招,让我对他无能为力。”
针对惩罚的问题,作者曾请教过教育专家吉诺特博士:“为什么会认为惩罚一个不听管教的孩子是应该的?还有大家都熟知的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
博士回答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作者接着问:“如果孩子继续违抗你,这时候,可以惩罚吗?
吉诺特博士说,问题在于,惩罚并不起作用。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
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观点(惩罚不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但是,孩子做错事情究竟用不用惩罚呢?或者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
在这里作者综合大家关于惩罚的顾虑给予了我们答案。
最佳方案:代替惩罚的八个技巧
场景1:妈妈正带着孩子在超市购物,孩子在过道上跑来跑去,随意拿超市里面的东西。(这个场景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实施代替惩罚的方法的)
一、请孩子帮忙。
惩罚:在乱拿东西,等回去有你好受的!
请孩子帮忙:你来帮我拿三个柠檬。
二、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惩罚:你在这样乱跑,晚上不许看电视!
表明立场: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三、表明你的期望。
惩罚:你再乱跑,我就要动手了!
期望:孩子,别跑了。我希望你可以好好走路,或者可以帮妈妈拿一些东西。
四、提供选择
如果孩子仍然不听,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五、采取行动。
惩罚:你自找的! !开始一顿打骂……
采取行动:把东西拿走或者制止他,看来你决定坐在购物车里!
六、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自然后果。
假如孩子还不听话,妈妈不得不离开超市,接下来怎么办?
第二天,不用再说教,也不用长篇大论,让他经历行为不当带来的自然后果。
孩子:妈妈,你去哪儿?
妈妈:买东西。
孩子:我也想去!
妈妈:今天不行。
孩子:为什么? 因为我昨天在超市乱跑?
妈妈:你说对了!
孩子:对不起,再给我一次机会!
妈妈:有很多机会的,今天我想自己去。
场景2:关于孩子借用东西,用到的方法。
一、明确表达强烈的不满
我的新锯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得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二、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
三、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现在需要网丝球使劲把上面锈擦掉,用完以后,用薄布上点儿油,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以后接着用。
对于多数孩子,这几步就足够唤起他们的责任心了。
假如孩子又借了没还,怎么办?
四、提供选择
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如果他不改呢?
五、采取行动!
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
爸爸: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在那儿找到。
六、解决问题
“我们想个办法, 既能让你继续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
两个场景用到的方法大致都差不多,很多事情也都有共通之处,只要记住其中几条关键技巧,在处理孩子的事情过程中,灵活使用即可。
总结代替惩罚的方法:
1,请孩子帮忙(超市购物)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超市购物、借物)
3,表明你的期望
(超市购物、借物)
4,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借物)
5,提供选择(超市购物、借物)
6,采取行动(超市购物、借物)
7,解决问题(借物)
8,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超市购物)
备注:假如所有方法都试过了,问题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出现, ....除了惩罚,再找不出别的办法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会变得比先前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
待下一篇继续分解关于替代孩子惩罚的技巧。
【读书笔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