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儿
欧阳修,书本上抽象的文学家、政治家概念令学生们敬而远之。然而仔细了解一下他,他就像一个充满世俗烟火气的朋友,走进我的生活中。
他四岁丧父, 年轻时又穷又丑又落魄,屡试屡败,却最终考中全国第14名。
他仕途几经沉浮,鬓白催人,最终身居副宰相,文章也被天下人争相传诵。
他本是一届草根出身,踉踉跄跄,为人耻笑,竟成为后世读书人之典范,成为与孔孟齐名的千古三十二圣哲之一。
草根为什么能逆袭,让我们在千年后依旧敬仰?欧阳修的一生告诉我们,成才成功是一个穿越漫长时光滴水穿石的过程。
公元1007年,欧阳修的出生令56岁的父亲欣喜若狂。可是这个年近50才考中秀才的爹并没有看到欧阳修长大后的成绩,在欧阳修4岁的时候就死了。
欧阳妈妈在那个对寡妇再嫁十分宽容的年代,选择独自带着欧阳修自立更生。大家出身的欧阳妈妈的教育对欧阳修的一生十分重要。小时候没钱读书,欧阳妈妈就用芦苇在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读书认字。
欧阳修很聪明,写诗做赋很厉害,但是他的进士之路一波三折。17岁乡试落榜,21岁礼部考试落榜,24岁殿试获得全国第14名。
其实殿试本应该获得第一名的,欧阳修甚至连喜庆的状元袍都提前做好了,想等到放榜那天穿。碰巧他的状元袍被室友穿了(那个室友也没坏心思,就是想穿个状元袍过过瘾),还偏就碰巧那年的状元就是那个舍友。欧阳修估计也郁闷到不行,后来也一直不喜欢那个连襟状元。
进士出身的欧阳修如若不是碰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估计也不会像如今一样名留青史。但是就是碰上了一群学识见识都在他之上的师友,又及时向年长的朋友汲取智慧,欧阳修得以一日万里。
27岁时,欧阳修给当时刚当上谏官的范仲淹上了一篇书,一来,祝贺你当上职责不输宰相的谏官;二来,批评你当上谏官一月,却一个屁没放;三来,勉励你好好干,我们这些豪门子弟小时候为什么坐在茅草屋里苦读,就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范仲淹因此引为知己。
范仲淹和欧阳修经历相似,也都敢为说话,与当时的旧臣一派明哲保身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两派自然矛盾也多。30岁的欧阳修在为范大哥辩护后,被贬为湖北夷陵县令,一路上差点船翻人亡。
欧阳修为政以宽,收效甚好。最最难得的是,闲来无事,着手开始写私人历史《新五代史》,一写就是17年,还被列入了《二十四史》。在其位忠君报国,闲时不忘其志。
37岁,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也是欧阳修一派风头正劲的时刻。被对手骂朋党,还能立即回文我们就是党,但我们是君子党,和你们的小人党不一样。一身正气,可谓意气风发。
刚极必折,他们行事不给旧派留余地,君子党也被皇帝忌惮,主持庆历新政的一干主要大臣都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外放各地。欧阳修最惨,被人借自己写的一首江南柳,诬告与外甥女有染。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各位看官自行体会。
39岁的欧阳修灰头土脸的离开了京城,被贬滁州。40岁写下名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外放十年,终于得以在48岁重返京城。十年不得志,回到高位也并不敢忘其本心。
欧阳修年轻时喜欢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不太喜欢当时的时文骈体文。可应试时没法子呀,只能按时文来。
尽管不喜欢,但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待他掌权后,天下文风就变变变了。欧阳修在古文与时文中反复实践,创造出了一种简洁自然的新风格。在担任考官后,录取了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等新一辈,转变了北宋文风。
欧阳修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取得完全成功,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欧阳修也成为一代文章宗师。
可欧阳修晚年的日子过得也并不好。50岁,开封水灾,他租的房子被淹了,晚上一家人只能在一张筏子上飘着,自叹人生之穷,已至于此。
64岁自号六一居士,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
欧阳修的一生,多被贫穷、病痛折磨,年轻时嘴快,饱受争议。可他依然极端的热爱生活,琴棋诗画,喝酒品茶,收藏金石,无一不精。
一位典型的文人士大夫跃然纸上,于今天的我们也颇多感叹。圣贤也是一个普通人,有清苦的童年,有发奋的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也全是起起落落。
位于人生低谷不堕其志,位于人生巅峰更是保留本心。
如若没有点滴积累,怎有滴水穿石的结果。
穿越千年的时光,如今在简书上码字的我们,是否也能学习一下?
文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