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带着女儿爬了一趟华山,在山上看到了结满榆钱的榆树,只是比在平地见过的叶子要小,榆钱要大。在山下的平原地带,榆钱早已干黄飘落,山上总是比山下慢半拍。这榆树,榆钱就此入眼入心,掩藏在心底的榆树情,就从华山上泛开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村子里长着几棵树:槐树,榆树还有梨树和杏树,而现在,梨树和杏树被大面积作为果树种植,槐树(长槐花的刺槐)和榆树这些关中的乡土树木,却从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叶女贞、桂花树、玉兰树等“贵重”的观赏树种。槐树在一些沟沟坎坎的地方还能够找到,而榆树几乎难觅其踪。为了让孩子们能看到榆木疙瘩、榆钱到底长啥样,我也一直在周围的拆迁村子里踅摸,偶尔找到一棵两棵,要么因为太大不好挖,要么担心季节不合适,挖回去栽不难成活,所以一直没有如愿。
从华山回来,在往园子去经过沙河桥时,瞅见桥边大土壕的土崖上长着几棵高大的榆树,突然就灵光一现:有榆树就有榆钱,有榆钱落在土崖下,就有可能长出小榆树苗!
于是停车下马,从坑坑洼洼的土崖踩着枯枝烂叶和各种垃圾来到土崖半腰,果然见到了两指粗的八株榆树苗,当即欣喜万分,赶回园子,找来铁掀和剪子,再拉上几位朋友来帮忙,挖下来,拉回去,栽进园子去。
实际上,我下定决心要给园子里栽植榆树的还有一个原因,我在参加自然体验培训学习时,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第一次见到了树叶上面出现的一个个小口袋。老师说这是虫瘿现象,这种现象,即昆虫因取食或产卵受刺激,使得植物组织增生、畸形。比如,有些昆虫的口水,可能会使植物体内局部的生长激素异常增多,使得细胞数量增多、生长加快,生成虫瘿。这也是生物的一种共生现象,当时觉着挺有趣。
去年春天到高陵区一个村庄去,看到路边一丛丛貌似榆树的的叶子上有星星点点鲜亮的红色小点,以为自己发现了新物种,仔细看过之后才发现那就是“虫瘿现象”,于是我就知道了榆树叶原来很容易被细菌刺激和被昆虫“鸠占鹊巢”,主要的昆虫有蚜虫、介壳虫、象鼻虫、叶蜂、瘿蚊、卷叶娥等,都可使植物造成虫瘿。不过,这虫瘿也不全是害,据说我国盛产的五倍子,即由一类蚜虫(五倍子蚜)所造成,内含鞣酸,可供染料、制革、化工、中药等用途,这也算做是虫瘿的一大贡献吧。
而正好,这次挖回来的榆树叶上面,也挂满了一个个小口袋。今后来启稚农园的大人孩子,不仅有机会可以看到关中的乡土树种榆树和榆树的果实――榆钱,还可以目睹传说中的虫瘿。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说到榆树,自然就会和榆木家具联系起来,就会联想到榆木疙瘩个词。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红木花梨木楠木家具自然与普通老百姓无缘,而榆木因为其木质坚实花纹美丽,木料来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而成为普通人家的家具选材之一,而现代社会工业化以化工方式合成的各种板材式家具也逐渐取代了人工榫卯结构的榆木家具,对于在打家具过程中遇到尤其坚实的结疤,这就是榆木疙瘩,就更加没有了概念。
至于在灾荒年代,榆钱成为奢侈品,榆树皮成为救荒粮更加觉着匪夷所思。
乡愁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无病呻吟,而是源于自己或者祖辈对曾经生活过地方,使用过的器物,住过的房屋,共同生活过的人,特别是根植于故土,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繁衍生息的乡土树木的留恋,感念。器物会破损,房屋会风化,唯有树木会生生不息,根深叶茂。
在华山上聚精会神观察山上的榆树榆钱时,很多游客好奇地问我看啥,我回答在看榆钱呢,至少多一半的人惊叹地发问:“这就是传说中的榆钱?”
是的,这就是榆树,这就是榆钱,这就是在我们陕西关中世世代代陪伴我们的乡土树木。
我想我们不应该让榆树,榆木疙瘩,榆钱仅仅只是停留在传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