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陷入一场似有似无的暧昧中,自知不该泥潭深陷但又心有不甘,我原本打算甩出《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给她,就算不能当头棒喝,能够泼盆冷水也是好的。但还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业余心理按摩师,我提前看了一下,暗自庆幸没真的推荐出手,否则理解有偏差,恐怕冷水没泼出去,希望的小火苗倒是被我添了一把。
是,这片子开头是秉持着冷静的态度的,告诫姑娘们,我们从小就被自己美好的幻想又或是自我意淫而蒙骗着。比如说男生越欺负你就代表越喜欢你,因为他想引起你的注意。真相是:他就是想欺负你,看你哭他很有成就感!再比如说男人在约会后没有主动给你打电话是因为他太忙,是因为他丢了你的号码,是因为他太内向在等着你先有所表示...... 醒醒吧,他不打电话只是因为:他没有继续发展的意思!又比如,就算他正与你把酒言欢,他心里可能正在惦记着如何摆脱你然后好去搭讪邻桌火辣性感女,你的花枝乱颤,对他只是谋杀生命!
令人沮丧的事实?是的,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赖以为寄的浪漫情怀,还有那些空气中漂荡的粉红气泡只是假象,男人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曲折,他不行动,就是他对你少了那种叫做感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只接受这个残忍的部分去相信,于是就会省去不少麻烦,脑细胞也可以留下来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可是,电影始终是要造梦的,私心地讲,也没人能打心底里接受这冰冷而无情的”男人定律。“ 所以在讲述了那么多两性对弈之残酷真理后,这片子却让人在失望中窥见小小希望。
GiGi不断地约会,虽然不断受挫,但始终不放弃对爱情的幻想,即使在某天被一个阅人无数的酒吧老板Alex绝情地告诉她,”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所以,放弃幻想吧,别用自己的期待去描摹男人的样子。但GiGi仍然可以回答”我还是会做很多揣测,很多蠢事情,但你知道吗?这意味着我一定会比你先遇到真爱!“ 结果就是,她正中了Alex的红心,成为了这个情场浪子的那个例外。有时,我们用各色规则定理来武装自己,好让自己看起来道行深厚,在那些看似滴水不漏的出招下,其实不过是胆小鬼作祟,怕心底的柔软被人伤的千疮百孔,就此破功。
另一个姑娘Beth终于无法忍受相恋7年却抱定不婚的男友Neil,决定分手,对她而言,既然你爱我,也愿意和我度过余生,那么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婚姻?按照两性规则而言,这就是不够爱。就算割舍长久以来的感情和习惯很痛苦,这也是正确的,因为规则就是这样告诫我们的。但是却在一场家庭忙乱的焦头烂额之际,Beth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那个默默地帮她打点一切,清理一切的Neil,就算没有婚礼、没有钻戒好像也没关系了,因为如果注定要选择一个人度过余生,那么就该是这个男人,这个了解她一切,却仍然爱她的男人。更幸运的是,Neil给了她一场婚礼,因为他知道这事关承诺,事关女人心心念念的安全感。所以规则有时还是会在生活前全线崩溃,人心那么复杂,任它被心理学家、性格分析师总结出众多同一性,但永远都有更多差异性,因为这些不同,我们在生活里辗转反侧,在喜怒哀乐里打转,折腾到精疲力尽,也乐此不疲地要找到那一个Ta来分享。
当然也有那些例外却让人黯然神伤的,像是Janine与Ben,结婚多年没得来与日俱增的信任,反而老婆愈加敏感多疑,几乎歇斯底里地要去验证这婚姻的含金量,老公则以为与美艳歌手Anna的一场外遇或许就能帮助他找出那个对的人。有些事情,当其未曾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时,它的突如其来让人发蒙,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确实沮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那么依赖规则这件事情,因为我们多渴望能从规则中获得明智指导,似乎照章办事就能规避风险,从此步入幸福康乐大道。向来两性关系的讨论都是热点话题,单身的、已婚的、离异的,相爱的、爱累的、爱伤的,学了规则,又不学乖,到头来一个个还是照样倾尽全力地猛烈爱,受伤害,再去爱,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可能就还是得落回那个俗套,道理我们都听,可选择还是得自己去做,不按规则,说到底,也没什么关系,大不了就是大哭一场,失眠几夜,醉倒几回,最糟糕的,可能就是上演那“我用整个生命来爱你”的戏码。在这个遍地生机的年代,受点伤反而是荣誉勋章,挺住之后,仍旧还是该怀抱热情,心向往之地往爱那里奔去。毕竟,这事要是拥有了,还是挺甜蜜的一种滋味,是半夜都能从梦里笑醒的那种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