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会驱使和牵引我们的注意力分别处于三种不同的模式:自动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的注意力都是处于自动模式管理下。在自动模式下,我们会下意识的、无需经过主动思考的、习惯性的采取或者进行某种或某些行为、反应或动作。例如,在做家务的时候,电视中放着某档综艺节目或电视剧,我们会一边听、一边看、一边做家务,而无需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
自动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跟上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毫不费力的处理生活日常甚至常规工作。但是注意力是人类最有限和稀缺的资源,越主动地管理注意力,就越专注,越有效能和创造力。而进入专注模式的第一步是“关闭自动模式”。退出自动模式,我们才会意识或者想到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努力地调整我们的意识(也可以说是神经元),重新集中注意力。
那怎样才能关闭自动模式呢?方法就是将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目标任务上,并保持注意力。
注意力目标的分类主要依据两大标准:一是任务是否有效能(这个任务会完成多少工作);二是任务是否具有吸引力,比如做起来很有趣的就是有吸引力的任务,做起来感到乏味、令人沮丧的事情或者困难就是没有吸引力的任务,用一个象限图表示任务分为四种类型:
1)必要的工作:指那些无吸引力但有效能的任务。比如团队会议等, 通常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做这种工作。
2)不必要的工作:指那些既无效能有无吸引力的任务。比如整理电脑主桌面等,做这类的事情会让我们忙碌,但只是一种“假勤奋”,不会带来任何的效果。
3)分心的工作:指那些令人兴奋但又无效能的工作,比如一直刷手机看抖音等,这类任务是效能的“黑洞”。
4)有意义的工作:是效能最佳的类型,是需要我们投入最多精力、带来影响最大的任务。
效能最佳的人,只专注于必要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但这是很难的事情。每天这四种类型的任务都会争夺我们的注意力,当我们处于自动模式时,我们做的普遍为不必要的工作和分心的工作,所以必须关闭自动模式,进入专注模式我们才能做必要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