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微信大战略的小程序上线一周,相较于其诞生时的沸反盈天,目前外界对其保持了一种暧昧的态度:一方面微信上线小程序后,平台统计小程序已有几万家,整体用户数不断上升,已突破一千万;另一方面,在实操和体验中其固有的弱点在不断放大,有不适应者干脆退出,质疑声不减反增,甚至有人直指腾讯的“开放策略”。
多家内容提供商暂停使用微信小程序
今日头条小程序暂停服务一天后恢复正常
1月15日,今日头条 lite 小程序宣布暂定服务,点击进去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在大家纷纷猜测具体原因时,1月16日今日头条 lite 小程序已可以正常使用。
罗辑思维“得到”被指退出小程序 搜索显示无结果
得到退出微信小程序”的说法在微博上引起讨论,已关注得到的网友晒出了得到小程序暂停服务的截图。TechWeb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得到plus”关键词,显示无结果。
得到是罗辑思维主推的一款“知识服务”产品,早前曾以“得到plus”的名字上线微信小程序。
与此同时,一张疑似罗辑思维罗振宇微信朋友圈点评其退出小程序的截图在微博上流传。图片显示,罗振宇称:“我们决定不做了。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说”。
没粉丝没入口,白白给微信打工?
对于小程序,有多少人推崇它,就有多少人质疑他。
著名媒体人方兴东在转发一篇名为《马化腾的焦虑和布局:这是一个比微信更重要的战场》时评论说:不赋予第三方和用户充分自主权的平台都是伪平台,所谓的开放都是伪开放,就不可能引爆真正的全球性爆发力。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认为,小程序更适合低频应用,它不是高频重度APP的主场。而经纬中国合伙人王华东则判断,对于社会化媒体传播和社交电商类的创业者,小程序的帮助可能比较有限。
事实上从小程序诞生起,其极端“苛刻”的传播方式就给主打内容服务的产品埋下隐忧。小程序线下只能用手机去扫描二维码才能访问,传播方式很克制,“没有粉丝,不能推送、无法分享到朋友圈”的特点造成小程序天生不具备传播属性,这意味着纯粹的展示型内容产品,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来获取流量的目标群体,其实不适合做小程序。
同时,微信并未开放更高的使用权限给小程序。许多产品运营者看来,自己辛苦培养的APP导入微信后,微信不仅不提供流量,反而自己为微信输入流量,微信要让所有人为他打工。
更重要的是, 将公司的未来放在一家渠道商手里而不是自己手里大多数创业者的顾虑所在。没有哪个创业者会激进到在小程序上孤注一掷。
正是基于以上考量,对于得到运营方来讲,用户添加得到小程序后,由于入口深,没有推送,得到将会和用户失去联系,用户满足于得到小程序内容,不去发现整个得到的内容,活跃度下降,得到收益下降。对于大多数用户来源于罗辑思维的得到来说,小程序可能不仅不会拉来新用户,还有冒丢失老用户的风险。
为什么你成了炮灰?
我们再说回线下,为什么开头说很多媒体没有抓到「红利」反而变成了「炮灰」呢?因为小程序表示,我压根不是为了来解决目前大家的「流量焦虑」和「入口危机」的,我是来给线下服务的,其本质是「线上的用户时间已经被超级App瓜分殆尽,而你可以从用线下的场景里分到一点用户时间」,小程序上线第三天,微信官方推文带来一个线下场景化应用指南,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场景:
公交+小程序:知道什么时候公交来。
航空+小程序:提醒你航班到了、延误了、该登机了。
旅行+小程序:行程、酒店...回家和旅行的琐碎都放在微信里。
娱乐+小程序:KTV扫码点歌,唱完了叫个代驾,安全回家。
快递+小程序:一键呼唤快递小哥,看自己的快递到哪儿了。
天气+小程序:天气时好时坏,重点是要查查雾霾。
健康+小程序:终结生病去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医院排队的“噩梦”。
驾车+小程序:加油、充电不想下车,一码搞定。
安全+小程序:扫码求助交警,多一份安全感。
从以上的9个场景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特征:「从线下的场景中分享用户的时间」以及「缩短了用户使用服务的路径」,比如说旅行买票这个场景中,本来你的时间全部被排队、繁琐的购票流程所占据了,在火车站或者机场这种场景下,你是否会更愿意扫码完成相关的服务?再比如如果我生病了,在医院排队的过程中,如果有小程序可以扫一下然后出现和我病症相关的内容供我浏览,这样的话我就不需要再打开浏览器或者下载一个丁香医生了,这样类型的小程序可以说是既分享了用户时间又解决了问题。
小程序上线之后,很多App开始紧锣密鼓地把原有的产品搬到小程序上去,这种做法的下场很有可能变成做得快,死得快。拿电商O2O的产品举例,快递业如此发达,连煎饼果子都能送上门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变成了线上浏览所需的服务再去线下享受,什么扫一扫点餐、扫一扫取号在这种场景下根本没什么太大用处。有人想给实体商场做一个商户地图,用户可以在线下扫一扫选择用餐的商户,但其实商场里的店铺已经有了相当完善(价位、评分)的线上入口,用户完全是直奔商户而去,根本用不上你的服务。
社群是高频高黏性场景,而总是容易被忽略
社群其实是一个高价值的场景,使用频次高,用户黏性强,看看你的微信你最近第一屏的对话列表,绝对是以群聊为主。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小程序案例不少,有可能学院CEO阿禅在PMCAFF的一场线下分享中提到了不少这样的案例,他说:“第一个是腾讯投票,功能特别简单,你进入小程序之后发几个投票,把投票直接扔到群里面,群里看到的第一张截图,就是当前的投票,如果过一个小时再去分享,看到的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投票结果。解决了群主很难找到聊天重点,甚至很容易被红包等信息分散注意力的痛点,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地利用社群这个场景做出的产品。”
“第二个场景是我通过朝夕日历和私教敲定日程。我每次用朝夕日立跟他约一个时间,我就通过微信聊天发给他,他只要点进去一次,点接受之后这个日程就记录下来了。慢慢他自己把其他,他自己学员的日程,就排在朝夕日立里面了。”
其实微信早就因为过于封闭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打压遭到用户的诟病,国际化进程不顺中自然也有类似的原因,小程序内测期间就有技术人撰文呼吁“Web 的本质是 Open(开放)与 Decentralized (去中心化),这才是万维网(WWW)的初衷。”
商业寡头垄断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常常也得思考一下,如果少一份制约,多一份开放,我们的产品是不是能变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