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例:
public class Pet {
public void toHospital() {
System.out.println("Pet To Hospital");
}
}
public class Penguin extends Pet {
public void toHospital() {
System.out.println("penguin");
System.out.println("Penguin to Hospital!");
}
}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Pet {
public void toHospital() {
System.out.println("dog");
System.out.println("Dog to Hospital!");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t pet;
pet = new Penguin();
pet.toHospital();
pet = new Dog();
pet.toHospital();
}
}
在本例中,狗类和企鹅类继承了宠物类,并且都在自己的类中重写了宠物类的toHospital方法。当在测试类中,pet = new Penguin();pet.toHospital();
调用的的是企鹅类的toHospital方法,这就是多态。
总结:多态意味着在一次方法调用中根据包含的对象的实际类型(即实际的子类对象)来决定该调用哪个方法,而不是由用来储存对象引用的变量的类型决定的。当调用一个方法时,为了实现多态的操作,这个方法即是在父类中声明过的,也必须是在子类中声明过的。
所以说方法重写是多态的基础,如果在子类中重写了方法,那当实例化的是子类对象,并由存储对象调用方法时,调用的是子类的同名方法,而不是父类的方法。
对于那些从父类之中继承而来的方法,比如set/get方法,在用引用变量来调用是叫不叫多态呢?我认为不叫。多态的精髓就是根据不同的实例化对象类型去调用每种对象的不同东西,对于前面这种说法,虽然有不同的实例化对象,但是调用的都是同样的方法。而方法重写的本质就是为了添加我自己不同的东西,所以多方法重写才是多态的基础。
方法重写+用父类实例化子类对象+存储对象调用重写方法=多态
多态的两种使用方式:
1、以形参的方式使用
2、以返回值类型方式使用
2、抽象类
根据多态,在调用方法时,其实是调用的子类的重写方法,那父类中的相应方法其实不需要方法体,只需要声明一下有这个方法就行了,这就形成了抽象方法,进而形成抽象类。
在Java中,当一个类的方法被abstract关键字修饰时,该方法称为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所在的类必须定义为抽象类。当一个方法被定义为抽象方法后,意味着该方法不会有具体的实现,而是在抽象类的子类中通过方法重写进行实现。
注:
- 抽象类可以有构造方法
- 抽象方法需要用修饰符abstract修饰,普通方法不需要
- 抽象类里面可以有普通方法和抽象方法:普通方法有方法体,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
- 抽象方法只能定义在抽象类中,但是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抽象方法,也可以包含普通方法,还可以包含普通类包含的一切成员
-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 子类如果不是抽象类,则必须重写抽象类中的全部抽象方法
- abstract修饰符不能喝final修饰符一起使用
- abstract修饰的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
- private关键字不能用来修饰抽象方法
抽象类中包含普通方法和抽象方法,抽象类中已经实现的方法可以被其子类使用,使代码可以被重复使用;同时提供了抽象方法,保证了子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3、向下转型
同时,因为父类里面放的是共同的属性和方法,而多态不能调用子类里面特有的方法,所以当需要调用子类里面的特殊方法时,就行要把父类类型转换为子类类型,这就是向下转型。
- instanceof运算符
- 在向下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不是装换为真实子类类型,会出现类型转换异常。在java中提供了instanceof运算符来进行类型判断。
- 在使用instanceof运算符时,对象的类型必须和instanceof后面的参数所指定的类有继承关系,否则会出现编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