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父母是最好的榜样。但没有人可以完全感同身受,更何况一个孩子。
一个人再优秀,社会地位再高,再有智慧,两回事,教育是没办法灌输的,没办法让孩子认为他所认为的,就算可以也没用,因为他们完全处于不同的阶段。
这中间有无数的因素,可以导致上面的结论。1,你所得到,你所获得的成功,你所拥有的一切,与你的能力认知的关系有多大是未知数,甚至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关系。2,你的所有认知,见识,思维都是动态的,今天的认知未必与昨天的一样,同样孩子的成长也是动态的,但不是线性的,你与孩子都在跳跃的变化着。3,环境不一样,成功的要素不一样。4,教育的信息无法简单传递,只能受教育者自我成长,人不是机器。
而且,直接的信息传递,比如,直接告诉孩子,哪些大道理,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是通过其他经历,其他人的对话,自己获得的,来的更加有效。
再者,人生无常,随机的事件太多。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
现在大部分人都觉得赚钱多就是成功,未来五十年还是这样吗,未必。有时候是打猎的人最厉害,有时候是巫师,有时候是皇帝,有时候是军阀,有时候是企业家,科学家。所以,你教育的目标也在变,你规划的路径也在变,今年是这个热门,明年是另一个,十年后更不知道。
只能得到一个结论。孩子要学习一种能力,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当然社会还不是全部。应对人生无常的能力,理解变化的世界。
比如ai对社会的影响。也许很快,绝大部分重复性工作,包括普通脑力活,都可以完全被ai取代。大部分公司都没必要存在了,整个公司都可以被ai取代。那么根据推断,大部分人不用上班是可能发生的,或者大部分人的工作内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目的,工作的性质,工作的地点,可能不一样。
工作的概念也将发生变化。工作到底是什么,现在的人把工作当作仅次于生命的部分,甚至没有时间跟家人见面。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社会的环境不一样。有几个可能,1,大量人失业。2,冒出大量新的工作岗位。3,大部分人在工作的投入程度被另一个概念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