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今日阅读《稀缺》
1、本书所指的稀缺是一种稀缺心态,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这和经济学领域的稀缺概念(资源的有限获得性)是不同的。因此,作者Sandhil才会出现焦虑、心烦意乱等情绪,而这种情绪及背后引发的思想、思维和行为变化又导致了问题。
2、稀缺发生在各个领域,以不同表现方式呈现。时间稀缺、金钱稀缺、人才稀缺、信息稀缺…凡是和资源相关的都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所以,稀缺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可以用于上至社会国家的宏观层面,也可以用于个人管理的微观层面。这就意味着,我们把这本书读透读懂,可以洞悉多层面、多领域的问题本质,可以融会贯通、有建设性地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世间万物纷繁杂芜,从现象上看光怪陆离、眼花缭乱,背后却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擅于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 ,才能尽己之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读书、晨读会、拆书等学习方法都是在挖掘自己和他人的这种潜力,我相信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对此充满感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