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跟孩子家长们说,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要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而不是我要让你学习。我简单的理解的内驱力,发现现在很多很多孩子都要父母跟着,小的时候是可以的,但是大了,尤其到初中高中的时候,还是这样的状态真是表示担忧。家长们一直问我怎么培养内驱力,这不一直观察着。
家长们以下方式评价孩子的居多:
“看到孩子对待学习这样磨磨叽叽,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忍不住把他训斥了一顿。然后我问他:“你想不想优秀?你知不知道要想优秀于别人,就得有强于别人的地方,别人咋样你就咋样,你是不会超越别人的。要优秀,你就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多学一些知识。”孩子听了也点头承认,就不知道他心里是不是真心这样想的。”
觉得有问题呀:
第一个问题,是价值观问题。这是核心问题,这是一个孩子年龄越大影响力越明显的问题。
请看妈妈的对话中这些词组“优秀于别人”,“强于别人”,“超越别人”,“比别人”,短短的一段话中,齐刷刷全是向外看,妈妈不断跟孩子反复强调的一个核心字眼是:“比”。比别人优秀,比别人强,超过别人。请问:孩子人生的核心价值,到底应该是跟别人比,还是成为自己心目中想成为的那一个自己?
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的比较的一生,这个人真的会感受到幸福吗?
我们培养教育孩子,到底应该是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而努力奋斗呢?还是要求他们跟周围同龄人比,比别人更优秀?
在这几年中,我观察很多很多家长,尤其是一些初中高中的家长,我发现一个比较突出和集中的问题,那就是在孩子们在学习上特别主动的并不多,还有相当部分孩子是被家长督着学,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要求不高,自制力有限。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这是为什么?
因为孩子一直被“要我学”,缺乏“我要学”的内动力。
那么,这些孩子“我要学”的内动力为啥没有被激发?
因为他们缺乏发自内心的,属于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注意,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孩子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属于孩子自己的内在诉求和愿望,不是对别人,也不是别人替他们定的那些目标和计划,更不是和别人比,是他们自己要的,自己想的,这里的核心,是孩子自己,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值,这一切,都是源于孩子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求。
下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无法内求,无法内视?
凡事皆有因果。如果是孩子对自己没目标低要求是果,那么我想说,上文这个妈妈对孩子所说的这一类“比别人优秀”的对话,就是当初种下的因。因为从小这些孩子的父母就是把他们和外界比,就要求他们和外人比,超越别人,比别人强,只要比周围的人“优秀”了,父母的虚荣心就满足了,对孩子也没有其他要求了。
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被清晰地告知:“你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你自己!你要努力学得一身好本领,才能成为你自己。”没有被启发追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对社会有哪些贡献?”没有被鼓励:“你可以,你就是这样的人。孩子,只要你这样去努力,拥有了这样的品质和素质,你就是这样的人。”
是的,他们中很多人从小被父母夸着说:“你真棒!”却没有被告知“你为什么应该这么棒?”他们要么快乐着没目标,要么一直是“被目标”,他们几乎没被要求思考过,如何成为自己梦想中想成为的那种人?
有些家长经常威胁孩子:“你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怎么吃苦。”却忘了进行正面的梦想教育:“如果你这样去做,你就能成为最棒的那个你自己。”
我很坦白地说,我基本上不会对儿子说你一定要比谁强、超越谁这样的话,我不允许儿子把自己的一生定位成攀比的一生。人,首先是为自己活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全了自己才能成全他人,成全社会。孩子的成长受教,不是为了和别人比,或者说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成全父母的面子。好与不好,自己心安即可,何须向别人证明自己优秀与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忘记自己的初心,被虚荣心迷惑。我们不妨多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通过外求和比较来达到目的的教育手段,是无法教出一个真正出类拔萃目标明确内心强大的孩子的,这一点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样行不通!
父母和孩子日常对话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比较式教育,除了让孩子反感,让孩子继续懵懂,让孩子私下对着干,没有任何好处。这种似是而非的三观教育,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在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副作用并不明显,看起来都听话乖觉的样子。等孩子大了,身边不断变化的被比较的参照物越来越模糊或者越来越高不可攀的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心理上的各种惆怅和迷惘,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怠惰和放任自己。所以我们看到各个中学大学,很多孩子懒洋洋的各种偷懒,稍微让多学点就叫太苦逼,对社会对父母对学校对老师各种抱怨,各种不满。
我想说:
第一,孩子应该为自己活,应该明白属于自己的生活得靠自己努力创造,家长要致力于帮助孩子寻找和树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帮助孩子“立长志”,说土一点,就是要有理想。
第二,家长要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共好”。
人以类聚,这是一个共好才能发展的社会,优秀是一个集体,而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我们要鼓励孩子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优秀人群中的一员,而不是妄想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人,去碾压扫射所有人。这种霸气,我并不欣赏。须知道,人类无极限,强中更有强中手。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观察优秀乃至卓越的人的特点和共性,向他们学习,在言行上向他们靠近,对他们心向往之,发自内心地欣赏并接纳他们,敬重他们。然后,激励孩子敢于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鼓励孩子有信心让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他们中一员。
试过了,也许可以,也许始终有距离,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为了成为理想中的那个自己,努力过了,所以心怀坦然,无怨无悔。
这样被教育成长的孩子,内心才能淡定坦荡,长大后才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生。
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当发现孩子学习上存在问题的时候,应该关注孩子具体的学习障碍细节,找出问题关键点,就事论事,切实帮助孩子从细节执行上解决问题,并坚定地落实到位,而不是用讲道理来模糊问题的焦点,道理讲完了,问题却依然存在毫无进展。大道理大人讲得很得意,容易弱化孩子遇到的实际困难,继而忘记向孩子提供实质帮助,并督促落实。
真正理性的家长,务实,不务虚,孩子优秀与否不向外求,跟别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