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是我的护身符:一个职场“老油条”的自保哲学

  刚入职那会儿,有同事翻我履历,眼睛一亮:“哟,名校高材生?”我赶紧摆手:“混出来的文凭,不作数。”他顺手就把一本初中数学练习册推过来:“帮个忙?我家小子死活不开窍,愁死人了。”那时年轻脸皮薄,觉得新鲜就应了。谁知辅导了几回,那小子月考排名竟蹿升了十几位。好家伙,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办公室的门缝里,开始三天两头探出脑袋。“小兰,听说你辅导有一套?”“救救急,就一张卷子!”习题册、试卷本,雪花似的往我桌上飘。我头皮发麻,赶紧把双手举成投降状:“哎呦喂,毕业多少年了,早忘得一干二净啦!”露一手,招百手;藏一拙,得清闲。麻溜儿地,把自己塞回“平平无奇”的人堆里。

  后来换了地方。领导要去国外培训,抱回一大摞全英文资料,五十多页,教学大纲、行程、注意事项,蚂蚁似的爬满纸。它就那么堆在办公桌角落,活像块烫手山芋。我瞅着,心里那点“翻译瘾”犯了,一个下午加班的功夫,愣是把它啃了下来。不光译得准,还照着原版排版、抠图、调表格,整得跟原装货似的。领导拿到手,翻了几页,眼里的光“噌”就亮了:“小X,深藏不露啊!”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赔笑打哈哈:“嗨,去的欧陆,英语早还给老师了,瞎蒙的瞎蒙的。”桥搭得越结实,过河的人越觉得理所应当。打那以后,我宁愿在岸边当个看客,看别人轻舟快马。

  再后来,单位花大价钱请了知名广告公司做汇报PPT。那效果,炫得跟游戏CG片头似的,光怪陆离。可一拷进我们那台服役多年的老电脑——特效乱码,动画卡成连环画,配色更是扎眼,跟机关里沉稳务实的报告风格格格不入。领导眉头拧成了麻花:“这……明天怎么上会?”没法子,硬着头皮上吧。熬了两个通宵,删掉所有华而不实的特效,换上简洁大方的模板,逻辑链条理得清清楚楚,图片一张张调尺寸、抠细节。天亮交稿,领导翻看着,用力拍我肩膀:“还得是自己人!以后重要的PPT,就辛苦你了!”我嗓子眼发干,手一抖,咖啡差点洒出来:“国产系统,真用不惯那些高级玩意儿,头疼。”

  日子就这么滑过去。如今的我,在旁人眼里,就是个写写公文、打打电话、跑跑腿的“老实人”。辅导功课?翻译文件?做炫酷PPT?问就是“不会”、“早忘了”、“搞不来这套”。

  平庸这件旧棉袄,穿久了,竟也格外暖身。它替我挡掉了多少额外的风刀霜剑,省去了多少无谓的劳心费神。那些小刺儿收进口袋,日子反而过得筋骨舒展,步履从容。偶尔自嘲:嘿,谁说这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人海里沉浮,那些“不敢”显露的本事,其实都在骨子里生了根。它们像暗夜里散落的星子,不言不语,但你知道,那点光,始终在那儿暖着。懂得何时锋芒毕露,何时韬光养晦,才是行走江湖的真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