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退休后的单位补贴事宜。女、年龄稍大点、同职务,双手扒拉一番,目标锁定一个曾经的同事。
多年不见,先打听要到了那位同事的手机号。考虑人家要午休,选择下午三点以后再打电话。预先大致思考一下准备说的内容,免得措词不当。
我这边思虑再三,结果呢?手机接通以后对方秒按“正在通话中”。
哑然失笑,这个操作我是太熟悉了。平时百分之九十九的陌生来电我都是直接按拒绝接听,剩下的那百分之一,只是因为它来自儿子所在的城市,让我有爱屋及乌的感觉。主要是现在的营销电话太多了,久而久之,我便形成了如今的拒接。
怎么办?发个短信告知姓名?……还是算了,多年不联系,只谈正事,显得不够热情;再寒暄其他,似乎又没有什么话题。话多、话少,都难以拿捏分寸。
在手机通信录里迅速划过,一个名字让我停下了指尖动作。她——也是曾经的同事,我的一个老朋友,多年前随着建制划转到了另一家分公司。几年前,在总部组织的员工疗养中我俩碰巧见面了。二十多年不见的我们,一见面就像曾经那样黏在了一起,坐行吃住都行影不离。
当时我刚上平台,对写作热情得很,随时随地拿着手机在写。此时她就与我保持距离,拍拍旁边的花草树木,然后与女儿和儿子视频。等我不写了,她又过来与我呱呱呱地说话,文才很好的她金句迭出。我忙着记录她说的,经常记了上句忘了下句,再问她,她笑着说自己也忘了。晚上,我猫在酒店写文,她出去参加集体活动,然而很快就回来了,说我不在没意思。我把写好的文章发给她看,她说真好耶,然后看了一遍又一遍……
疗养过后,我们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接着住上了不同的酒店。我打电话问候她,知道她挺好的也就放心了。之后就没联系过。
这次,她并非我想咨询事宜的人选——职级不同,待遇肯定也是不相近的。但我知道她应该也是今年退休,没有丝毫犹豫我就拨打了她的号码。
手机那端很快传来一个柔美的声音。那一刻,亲切浮上我的脸。她感叹我们又三年不见了。从她的声音里,我看到了那张笑意满满的娃娃脸。
我的记忆没有错,她也刚退休,比我早一个月。不用考虑措辞,我们立刻热火朝天地交谈起来。
我问她退休金多少、年金多少,她也问我的,然后就“哇哇”地叫:“这么多呀,你真牛啊!”这让一想起退休待遇就有些黯然的我又开心又好笑:这也叫多?与同职级的退休男同事比很有些落差呢!
她说:“比起我来你的退休金很高了,我上班的时候也从来没拿过这么高的工资呢!”老友嘻嘻哈哈坦坦荡荡,没有因我退休金比她高而流露出丝毫醋意。我安慰道:“长寿就是高工资,我们好好活!”她在那边嬉皮笑脸:“退休金低的都这么说。”“阿Q一下嘛!”我也笑。
在欢乐里,我们又聊了孩子们。
她没上过大学,挺聪明的她从小就淡泊得很,学习和工作都顺其自然。我想这也是自己当初对她一见如故的原因,心灵的共通使我们彼此吸引。其实我们共事也没几年,但一见面,那种——就像走在土路上闻到的来自土地和青草的香味时产生的轻松愉快的感觉,就从心底徐徐而来。
可能是生态平衡吧,她的大女儿学习不错,在一所很好的大学读研究生。生育政策放开后,她生了小儿子,现在已上小学了。身边围绕着小棉袄和皮夹克,我的老友很是幸福呢!
电话在依依不舍里挂断。也许不同的生活轨道让我们以后又是很长时间不联系,但这份香味相投的友情是一直在彼此心里的。无论分开多久,再见面依然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