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契诃夫还活着,在看到许多种田流小说后,一定会大呼,你们也有这种情结啊。
他的小说《醋栗》里,哥哥去看自己的弟弟,一个对于种田非常执着的人。
弟弟那种追求,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
他的太太死后,他迎娶了一位高官的寡妇,当然,她是没有丝毫美貌可言的。
不过不要紧,弟弟把她娶进门,这位寡妇从前享用讲究的饮食,到了弟弟手里,跟着他只能勉强咽下粗糙的食物。
过了一段时间,她身体支撑不住,挂了。
弟弟就用太太以及他自己的钱,买下一处带土地的院子。
他有池塘、有河流,有土地了。
他在荒废的土地上栽下了童年时代心心念念的醋栗。
过起了小康生活。
如果一个人长期陷入种田模式,那么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那正如实地投射出人心底隐秘的欲望,逃避不可控的未知恐惧,以及安守在有些乐趣的地方一动不动。
哥哥去看这个弟弟的时候,他们之间,唯一的话题几乎就是弟弟一直津津乐道的醋栗、土地,那些有关于种田的东西。
哥哥开始沉思,他发现弟弟已完全成了另外一种人。
一个面带精明而善良的“贵族”,通过精神上高人一等就能得到幸福的农民的孩子。
他在他的小小的王国里俨然是一位地主老爷,高高在上地统治着治下的人。
他一面常常要惩治“刁民”,他们不叫他“老爷”他就会发火,一面偶尔在自己的大日子里发点所谓能治病的苏打和蓖麻油,沾沾自喜于施舍出来的半桶白酒。
他,一个拥有自己土地的人,不必再去做社会里那只卑微的小蝼蚁了,现在他的身份地位已经和过去大大不同了。
哥哥眼里看到的弟弟,这位自诩高贵的人,却是已经胖成了猪,走一步路都要喘气。
他变得对自己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他一年都不大洗几次澡了。
成为拥有土地的贵族,看上去,弟弟做到了。
代价却是他丧失了一切有活力的东西。
让人想到那句话,有些人还活着,可是思想已经变得比僵尸还要封闭,他们接受不了自己不能接受的一切。
活像个守尸鬼。
永远活成“种田模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一个劲地打压自己的潜力,真能永世无忧地幸福下去吗?
这就像《精神病人的世界》里,三只小猪本来快乐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天,怪物来了,小猪们最终团灭了。
小环境里的风险就如同怪物滋生的概率,越是封闭,抵抗意外的力量就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