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不知不觉,已经工作整整满两年了,这两年有对技术的迷茫、困惑到现在逐渐开始踏实地一步步向下走,随着技术工作的深入开始觉得应该对产品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于是开始看一些产品相关的东西,无奈网上找到的有关产品的东西感觉太浮于表面,太重视术而忽略了道,也是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更多侧重“术”和“器”背后的“理”和“道”一些,于是想拜读一下。
先把作者一句经典的话摘下来了
“我理解的滴滴,就是把未满足的出行需求和闲置的汽车资源高效匹配,为用户创造价值。值得干。”
整本书的目录:
1、什么是产品经理
2、企业、用户、产品
3、交易
4、决策
5、产品经理的选拔和成长
整体上大的思路感觉是:用户模型->交易模型->如何做决策。
模型(Model)真是个好东西,哈哈哈~
还有经济学不白学哦,现在回过头看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觉得对于经济学小白来说还挺有意义的,有点新世界大门的意思哈~在书后面经济学相关的推荐书也提到了这本书~
每一章的有感悟的点整理了一下笔记:
1、什么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四大工作职能:需求、生产、销售、协调。
从产品经理角度看,学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学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
用户模型
--产品经理要研究用户行为以及背后的原理
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通常把“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视为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掌握的标志是: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
产品经理要基于现实世界,研究宏观背景和微观场景下的用户行为及其背后原理。
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由物质、生命、意识组成的,产品经理研究的更多集中在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主要基于研究用户的行为。行为的产生是意识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宏观背景
用户的主观认知和偏好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社会共同决定的。对于企业和产品经理来说,宏观背景是指独立于产品之外的外部客观因素,比如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
微观场景
维观场景是直接影响用户当前意识的环境。用户处于不同的微观场景中,意识和行为都会有所不同,比如时间紧不紧迫下打车看重因素的行为,因此对用户的研究要代入微观场景中去思考。
交易模型
--交易是最需要关注的
把所有产品看作交易,企业以产品为媒介跟用户进行价值交换,本质上用户和产品发生的每次交互过程,都发生了一次交易。
总之,认为一个好产品要有三个属性:(对用户)有效用,(企业)有收益,可持续。只有可持续,才能让企业长期赚钱;只有可持续,才能长期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而可持续就涉及交易模型设计问题。只有产业链上各方在创造价值和利益分配方面公平合理,有竞争性,产品才可持续。
2、企业、用户、产品
2.1企业、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本质上,交换的不是产品这个媒介,而是产品背后的各种用户价值。
2.2如何理解用户
如何理解用户?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如何理解用户行为?
(偏好+认知)+情境->期望效用最大化:使用体验->修正主观偏好和认知
如何促成用户行为?
选择偏好和认知很适合的人群,针对情境做设计,使用户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是完成某行为。
如何理解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即主观效用)具备认知依存、情境依存、经验反馈演化三个特性。
2.3如何理解产品
产品是在一种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
2.4如何理解企业
企业的本质第一:发现市场获利机会,源于市场环境和制度变化、关键新技术等;第二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2.5如何更好地用产品进行价值交换
(1)从用户角度,扩大效用、降低成本
(2)从企业角度,收益大于成本
总之,产品是企业和用户进行价值交换的媒介。用户愿意进行交易(选择该产品)是因为这个选择对他而言是价值最大化的,即用户的主观效用大于成本,且大于其他产品的效用(机会成本)。企业愿意进行交易是因为有利可图,并且企业要注意持续维护和创造用户价值,才能保证交易的“可持续性”,才能持续地获利。而企业的一切行为,也应该围绕“让交换行为更多地发生”。
3、交易
3.1交易与交易模型
用户的每一次主动行为都是与世界的一次交易。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用户的一种行为,自由交换必然同时增加双方的效用,创造价值。
3.2效用
效用是欲望的满足程度,比较无限多样且主观。
希夫曼曾提出一个脸书使用动机汇总表,说明脸书的效用、满足的用户也是非常多样性的。这个值得思考一下-动机和效用。
产品效用与用户欲望的不对等性,产品效用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底线需求,够用就好,越多越好,惊喜。
产品是一组约束条件下的一个效用组合,应该去分析产品属性迭代对一组效用可能的影响,进而分析预判这个效用变化对应的用户行为变化。
3.3边际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成本:多生产一个产品所需成本
边际利润:在一个给定约束条件下,再多做一笔交易,增加的额外利润。
3.4成本
机会成本:放弃的最大价值
交易成本:
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的各种与交易相关的成本。
为什么产品经理需要关注交易成本
移动互联网是交易费用明显下降,包括替代实体和新增。交易必然存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市场型交易成本主要分为三大类:搜寻、寻价、实施成本和保障,比如搜寻成本对于推荐流和网红带货。。。对于当前很多的APP想想的确会在某种形式上降低交易成本。
3.5供需定律
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需求小于供给,价格下降;
3.6相对价格
人间第一定路:其他条件不变,相对价格降低,需求量上升。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应组合
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我们暂时看不到下一个巨大的新要素,未来一段时间内蓝海比较少,主要就是红海时代,可以通过追加/改变效用组合或降低各类交易费用成本来降低产品的相对价格,实现用户增长。
4、决策
4.1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的三要素:理性的信念(与真实世界一致的信念,对自我认知的认知)、理性的目标(约束条件下价值/总效用最大化)、理性的行动(在给定目标下,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决策的目标价值最大化,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来指导决策。
4.2常见的决策方法和误区
决策方法:数据决策、逻辑决策、主观判断决策
误区:认知偏误、偏离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产品经理研究的“用户”,是需要采用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的,必须从无数情境下差异化的个体样本出发来抽象出“用户模型”。
4.3能落地的决策才有价值
能落地的决策才有价值,推动决策落地的几种方法:
逢迎、施压、联盟、交换、商议、鼓舞式诉求、个人式诉求、理性说服、合法性。
4.4权衡决策问题举例
解决矛盾,价值最大化,补偿损失价值一方,寻求合作解。
过失认定的法律原理汉德公式。
5、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
5.1产品经理的选拔
有深度思考能力或超常同理心,逻辑清晰且有产品心
产品经理的价值=经验等级*平台匹配度*智慧等级
面试产品经理,主要问两个方面问题:围绕他过去做过的事情去判断他的洞察能力;问他一个他不了解的问题,看他怎么去拆解问题从什么角度去切入、分析、求解问题。
5.2产品经理的成长
视角一: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视角二、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和事件精神
视角三:批判性思维
低阶过程:从0到1,做深做透,做宽做杂,大用户量,商业闭环(产品经理要兼顾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建议从商业闭环的角度去思考产品的发展),团队建设。
高阶过程:专业路线(权衡决策、交易模型),管理路线(计划、组织、领导、协调,识人用人、分优先级),业务路线(知识和经验的累加,toB),做新产品或创业(高风险、高收益),出海。
给产品经理找工作的最后一个建议,每次找工作前,先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
代价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应该想清楚和不时反思,自己的短期(1年)、中期(3~5年)、长期(10年)目标是什么?目标的方向和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样子。
思考:
用户的需求是啥?需求的满足程度?技术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