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旅行途中意外驾崩是一件尴尬而又麻烦的事情。一方面,容易引发政治震荡和社会稳定,尤其在皇位继承人未确定情况下,这种情况会更严重;另一方面,离安葬地路途遥远,如何储运尸体则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病死沙丘平台。李斯和赵高毁掉秦始皇遗诏,又伪造了一份,让胡亥即位,并最终引发了胡亥对兄弟姐妹的血腥屠杀;秦始皇死于途中,当时天气炎热,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发臭,李斯用鲍鱼的味道掩盖尸体的臭味,终于隐瞒到回到咸阳。
相对于秦始皇,清代嘉庆皇帝的情况则要迷离的多。根据《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五年夏,嘉庆皇帝暴毙承德避暑山庄。嘉庆之死,《清史稿》中只用“上崩于行宫,年六十有一”收尾,并未说明具体原因。也正因为此,引发了世人对嘉庆的死因的种种推测。一种说法是嘉庆皇帝旅途中中暑引发疾病而死的;一种说法是嘉庆皇帝被雷劈死的,这种说法有三个版本,其一嘉庆皇帝晚饭后休息时被一个响雷毫无征兆地劈中身亡,其二嘉庆皇帝在回京途中被响雷惊吓坠马,瞬间就变成了死尸,其三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爽殿和小太监厮混时被闪电劈中,当场身亡。
年代久远,真相已蒙尘埃,况且时人尚不知实情,更不要说后人了。无论死因是什么,年过花甲的嘉庆在毫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猝然离开人世却是不争的事实。
嘉庆之死并没有引发政局的波动,因为早在二十多年前,嘉庆已在诏书中立旻宁(后来的道光帝)为太子。嘉庆驾崩之前,御前众大臣已经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公布立储诏书。旻宁既为太子,嘉庆死后自然由他主事。
旻宁在为嘉庆后世的料理上,遇到了两个难题。一个是嘉庆在世时并没有为自己准备寿材;另一个是嘉庆死在承德,尸体要运送到运回北京城,然后再送到清昌陵下葬,路途遥远,加之天气炎热,如何运送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对于前者,旻宁下达六百里加急特谕,命令留京大臣即刻准备一口棺材。于是,内务府内一幅乾隆年间的金丝楠木材板派上了用场,星夜运往承德避暑山庄。仓促大殓后,名曰“大行皇帝梓宫”。
对于后者,则比较尴尬。因为回京沿途道桥尚未完工。旻宁一边派人修筑道桥芦殿,一边组建了庞大的移灵队伍,杠夫多则一百二十八,少则三十二,沿途十宿,期间梓宫不能落地,使用的杠夫接近八千之多。抵京后,嘉庆帝的梓宫停放在乾清宫,中间又经皇家祭奠、观德殿供奉等程序,直到次年的三月中旬才葬入昌陵,安放在地宫宝床之上。间隔大半年,嘉庆帝终于入土为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