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看过塔科夫斯基的导演手记《雕刻时光》才知道它的同名纪录片。书中讲述了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这一生每部作品从萌芽到最后的完成。但这部纪录片更详细的展现了他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天赋。同时他还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创作的目的和该担当的责任。毕竟这是一部在和意大利国宝级编剧托尼娜乔艾拉合作创作完成《乡愁》影片后所拍摄的一部塔科夫斯基反思电影创作历程和观念的一部纪录片。如果你看了书却没看这部纪录片那还是不圆满的。
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和当时前苏联的电影体系是一样的。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正是在这种的电影学院体制以及电影工业体制下从科班出身的一位专业导演。他是当年苏联为数不多能始终坚持以艺术为最高目的和理想的电影创作者之一。从《雕刻时光》这部片子完全能看出塔科夫斯基的“塔式电影”。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他的创作中没有办法去回避一些问题。以至于最后他病死他乡,但在他这一生为数不多的创作当中共同的他对电影的情感。他不反对随着社会发展而流行的商业化电影,他只是讨厌商业电影罢了。对于他来说电影艺术是至高无上的,只有依靠电影的创作他才能去实现人生价值以及电影应该产生的意义。
在这部影片当中他说过“不要区别对待电影和生活,其实好的电影正式来源于生活”。虽然这句话没错,但是在我看来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正是因为太不区分电影和生活的原因才导致他晚年的生活终究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其实从这部纪录片中能看出来很多东西,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对理想的一种追求。现实生活三大类,一种是真正的放弃理想去寻求谋生。一种是游走在商业的路子但还多少有些自己的思想去坚持梦想。第三种就是像塔科夫斯基那样不断的追求理想。但我们要看清自己,如果你是个天才,那你就去用勤奋追求理想。如果你不是,努力一段时间哪怕都没有回报可以反思一下就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天赋和勤奋都没有,只能说好自为之。
从这部片子的总体来看,用富有诗意的镜头去表现出了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内心的文艺和天赋,也用他的话语表现出了他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他追求理想的不将就。意象化的空镜头比比皆是,用心营造出时光的精雕细琢,也让观者去通过艺术电影去反思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