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中成才的成长,更具有现实意义。编剧兰晓龙曾经解释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三多的影子,那么执着,可也都有着成才的取巧与功利之心,所以导演说他们演的是同一个人,其实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当袁朗对成才说,年轻时的他最像成才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理解了成才,也明白了自己为何如此反感以前的成才,其实,那是因为自己内心也藏着一个“成才”。成才是面镜子,一面能让浮躁的年轻人看清自己的镜子!成才之困也是我的成长之惑呀。
新兵连六一评价成才,随时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在看他;高城评价成才,以为没人知道他的想法,可恐怕没一个人不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袁朗直接说,成才甚至不是现代军队所需要的。
许三多从个单杠上翻下来晕倒想死,成才拦住三多问,这么干值吗?
这是成才的价值体系,不是竞赛不是演习,换不来东西的事他不会干,他心里只有自己,于是做什么都是给别人看的。
成才是目标指向性非常强的人,这种人大概只有两种状态,权衡和放弃,权衡自己,放弃别人。离开七连,成才权衡的是转士官和狙击枪,放弃的是战友情谊;防化演习,权衡自己的生命和作战任务,放弃的是军人使命;老A选拔,成才加入时说,我会对你们的有用的,对应的意思是,你们对我也有用,后来他扔下了什么我们都知道,依然衡量开始,放弃结束。
成才具有迷惑性,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这种理性很难得,其实时间长了会发现,他们用理性、权衡完后的结果,都是单一的。于是有一天轮到他们被别人衡量时,结果也是单一的。
老A选拔,一个兵濒临脱水,最合理的措施是替他拉救援弹。三多要拿自己的口粮急救,伍六一知道怎么办,却迟迟下不去手,此时成才跳了出来,挑明了利弊,并自己主动当了恶人。
袁朗和成才掩护技术兵吴哲转移,许三多垫后,围追堵截下三多从高台上跌落,成才在瞄准镜里看得一清二楚,想去救却被袁朗嘲讽。成才依然是目标清晰的成才,他想回老A,袁朗摸不准其一言一行是不是迎合,因此句句带刺。
三多六一下不去手,因为心里抱定不抛弃的原则;成才下得去手,因为这个原则从没走进他心理。袁朗要的是,原则真正走进了他内心,但为了更高的使命,还能放下这个原则。
吴哲说袁朗明明就对成才很有兴趣,事实上袁朗确实在、把成才往实战指挥官的方向、去引导。
成才其实并不复杂,他一心要变得更强,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他的所有小心思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包括三包烟。
他知道什么是团队,但他的做法是让自己变得更有用。对于别的人,他能帮就帮,帮不了也就算了。
他的班长、排长,他的同班战友对他难道不好吗?他为什么能说走就走,说忘就忘?因为,他只认同自己的努力,只看重自己想要的结果。
袁朗评价说,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却从来不付出感情。其实,感情这种东西说起来有点玄妙。
伍六一劝史今放弃许三多的时候说,我们和他没情分。史今无奈回答,我和他已经有情分了。
感情是处出来的,袁朗对成才的判断只有培训期间的几个月,虽然一针见血,却也不全面。所以许三多能“说服”袁朗给他第二次机会。
高城后来能原谅成才,不仅是因为成才在五班的转变,也有钢七连相处两年的情分在。而许三多,这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人,会对齐恒说,你们对他挺不公平的,你根本不知道他有多棒。
其实情分一直都在,只是那时的成才不懂珍惜。人生总有摔跟头的时候,他在最接近目标的时候,被重重的摔了下来。但因为情分在,他能再次爬起来,也能再次出发。
满心欢喜、心无旁骛、爱吹牛显摆,年少时候最单纯的快乐。成才在面对许三多的时候,总是最坦诚的。某种程度上讲,许三多让他有安全感。
而他的小聪明让很多士兵不喜,让人觉得很假。
连长说,“那小子对谁都客气啊,凡事争强好斗的很,你说咋们七连最怕什么?最怕人不争嘛。对喽,我就怕他到七连之后你这伍班副开争啊。”
白铁军说,“三多啊,你那老乡不地道,知道不,兜里边揣着三盒烟,十块钱的塔山是给连长排长的,五块钱地红河是给班长、班副的,这一两块钱的春城啊,是给咱战友的。这哪个连都有这样的兵。七连啊,哼,就这一个。”
他的小聪明七班长和三排长会看不出来么?不过是觉得这种小聪明无伤大雅,一个成绩在不断进步,处事上圆滑点的兵没什么不妥的。但没人会和这样的成才交心,或者说无法交心。
伍六一对成才的不屑甚至放在脸上,不接受他递来的烟,大声的训斥他。成才面对伍六一总是表现得很谦虚。但在许三多第一次来钢七连的时候,他说,就那个大傻个子,上榕树那个,也在我们连。他向许三多形容伍六一,不是说新兵连的副班长,也不是七连最牛的兵,反而是一种太尊重的语气。这是成才的真实想法,他只会和许三多说。他心里想得大概是,我迟早会超过你。
那时候,在他眼中的人大概分为这几类:七班长、三排长,直属领导,要好好表现,需要讨好。其他班长、排长,表现出尊重。连长、指导员及其他高层领导,离得太远,需要机会。比他厉害的兵,表面上要谦虚,内心想要超越。其他士兵,维持客气的表面关系,其实不放在眼里。许三多,知根知底,从小一起长大,放心。
成才这个人物很真实,其实他在七连的日子也挺可爱的,意气风发,只是为人处世太过明显圆滑,但是他对军营的热爱和向往毋庸置疑。
演习之前,成才就考虑去红三连,可以转士官。在演习中,相比其他人的惨败,他能干掉四个老A,还是非常厉害的。(袁朗都说,你们那个狙击手不错。)这让他看到自己的机会,考虑继续留在七连。
但是很不幸,他被袁朗一枪打没了自信。后来许三多活捉了中校,成为这次演习最为轰动的事。他认为自己在七连是没机会了。
按照成才的成绩和演习表现,在钢七连转士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他说的机会,应该不只是转士官的机会,更多的还是最初的那个长远目标。他的目标是在军营里轰轰烈烈的干一辈子。那么只做士官肯定是不够的。史今就是前车之鉴。
想要达成目标,转士官只是第一步,他得更进一步,比如当班长,考军校,提干,等等,他需要在军中能继续往上走的机会。他想做打枪打的最好的那一个,但他目前还没能做到。
如果演习中他活了下来,没有发生许三多活捉中校事件,那么演习评估下来,他的表现绝对是最好的那一拨里的。他想要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可惜没有如果。就像他自己说的,钢七连好兵太多了。按照当前的态势,他很难出头。所以,他决定去红三连,以个人努力去争取更多的机会。但他忘记他自己说过的,万事万物以人为本。他去了红三连才是步履维艰。
从客观情况上看,成才的成绩并不是顶尖的,只是能拿名次。(狙击比赛第三名,小说里还有提到短跑。)但三连没有狙击手,也就无法发挥成才的优势。成才去了没多久,七连就要开始改编了,七连的好兵总会分一些到三连去的,那成才就更不重要了。
从个人感官上讲,连长和指导员不喜欢成才。红三连指导员何红涛曾对许三多说,我信一种兵,有情有义的兵。在他眼中,成才这种主动从钢七连跳槽过来的兵,并不是他喜欢的士兵。
许三多从老A回来的时候,翻墙而入,被汽修班抓住,何红涛是一营的副教导员了。他和战士们介绍说,他就是当年活捉A大队中校的那个兵。可见他对于许三多的认可和喜爱。尽管他们的交集并不多。
许三多问他成才还好吗?他的态度是冷淡的,回答不知道,一营和三连又隔了一层,只知道他还在五班。后来许三多又问记得伍六一吗?何红涛笑着说钢七连最生猛的兵。这种对比能明显看出指导员何红涛对成才的态度。
当时,高城带许三多去五班曾说过,这里成了训练部队宁肯绕道也要来的休憩之地。比枪之后也对成才说过,你又赢了。说明成才和五班在当时也算是有点名声了。三连毕竟还属于一营的。但何红涛的冷淡和不关心,只能说明他不喜欢成才,也就没必要关注。指导员是这样,连长估计也是如此。
再多考虑一层的话,可能还有高城的因素。成才的那杯酒算是彻底得罪了七连和高城,这事肯定也会被三连长他们知晓。既然你没那么重要,领导本来也不喜欢你,同时,你还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正好五班缺班长,那么把成才安排过去,也就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没事,成才去了五班也没事,他依然能做打枪打的最好的那个,照样牛的很。他在草原五班洗去了锐气和骄傲,变得沉稳平和。
面对连长的挤兑,要是搁以前,他铁定忿忿不平,心头火起,现在他没有,他默认自己在连长面前是一个做错了的人,坦诚自己对离开七连的后悔。成才以前眼里心里只能装得下自己,可现在的他能容纳很多东西,痛苦让他煎熬,也让他改变。
马上就要开始老A选拔了。许三多邀请成才一起行动时说,上次对抗干掉老A最多的是你。老A有多强,后面的剧情都有体现。当兵一年的成才能干掉4个老A,可见他的天赋。
这样的成绩的确会引起老A的兴趣,半年后在五班的他也能收到邀请。但这样的成绩在许三多活捉中校的震撼之下也就不突出了。最厉害的都能留守营房,成才调去五班又算什么呢。
喜欢这个有了目标就努力向上爬的窜天猴。无论是转士官还是在五班,他都会给自己一个目标,他会走错路,但不会迷茫,或者说很快能从迷茫中走出来,他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袁朗的出现给了他打击,让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是啊,人有梦想应当努力,尤其是自己在某方面很有天赋,就更应该努力了(防止伤仲勇)。无论是做了错事,还是走了弯路,不放弃梦想,努力终会有回报。
在我所在的现实生活中,能有这种清晰的目标并坚定地走下去的人不多,所以就特别佩服他。我之前也没什么目标,日子越久,越是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老马说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干没意义的事情。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深刻反思。
成才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无论有多少挫折和打击,他始终不曾放任自己。第一次在五班的半年里,他没放任自流,否则选拔赛中走不到最后。第二次到五班,算是被打入谷底了,但枪王的名声反而响“出圈”了。且不说他思想上有了怎样的转变,让他得以升华。
单是这种对自己始终负责的态度,让我非常欣赏。人想活下去,总得爬起来。得失由心,想要的只是一个给自己的答案。
总得爬起来这句话我太喜欢了,被老A打回来的那段日子肯定很难,尤其是成才还要面对比以前相比更多人的议论,顶着外在的看法以及内心的迷茫与坚定一直在往前走。
老A选拔赛中,一个脱水的士兵倒下了,成才用了自己的信号弹,这样别人就会知道,不是这个士兵自己选择弃权,而是其他人帮他选的。也许,算是成才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弥补吧。
不管怎样,他算是被抛弃了。这是其他人都接受不了的事实,他们抛弃了一名战友。所以其他人明明有结论,却做不了选择。只有成才,他很理性,眼里只有目标,除了许三多,对其他人缺乏情感认同。
当他有了判断就快速做了决定。指挥官往往也是那个做选择的人,选择中会有取舍,也会有放弃。不是说成才就有了指挥官的能力,只是说他足够理性。现在的他还不懂什么是责任和承担,甚至不懂得信任。人只有懂得了感情,懂得了珍惜,才会有信任,才会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将会影响着什么。
人工智能,永远理性,不懂情感。在流浪地球中,领航者号第一时间计算出结果,做出最优选择,放弃地球,开启火种计划。最终吴京烧掉这个AI,驾驶领航者号冲击木星,拯救了地球。这是有情感的人做出的选择。
不扯远了,回到剧中,伍六一对成才说的那番话,可以细细去品一下。六一提到了七连,曾最不喜欢的两个人,七连散了却是印象最深刻的。
他们都是来自偏远穷困的小山村,当兵之后都很喜欢军营,想要轰轰烈烈一辈子,他们都很拼。伍六一比他们来得早,也立足更稳些。得到了班长的帮助和友情,得到了连长的信任和器重。六一越是牛气,越是拼搏,因为不能辜负了这些对他有期待的人。
但再美好的日子,也不会是天长地久。留不住的还是留不住。班长走了,七连散了。他当然懂什么是生存不易,机会稀少。他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点,于是来参加老A选拔。
如果七连还在,也许六一对成才的不屑会一直保持下去。但是七连散了,班长退伍了。每一个老七连的兵都活得不易。六一理解成才的选择。所以在车上,六一同意成才的加入,也能平和的对待成才。成才放下六一独自冲向终点时,也没有怪过成才。六一说,要的很实际,不是罪过。如果班长能要的实际一点,是不是也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点呢?
这场考核中,吃不吃馒头,以及放弃伍六一,是关于成才最能引起争论的剧情点。和小说里不同的是,电视剧里表现的还是非常有人情味。让成才的这些自私的选择,带上让人理解的成分。
人是复杂的,目标不同,选择就会不一样。成才和许三多一样,认准的事情都会坚持下去。只是他俩认准的目标不同。成才认准的是一定要进老A,许三多认准的是大家一起冲到最后。
伍六一能理解成才,不会怪他,也就仅此而已。但是对许三多,这个逼得他不得不弃权的人,内心多少还是会感动。有这样一个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自己的战友,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吧。
许三多代表着我们需要的内心力量。无论看多少遍,依然会被这一段戏打动。成才代表着另一种更加现实的选择,也许还是大多数人会做的一种选择。
无论怎样选择,只要你能承担所有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对自己负责了。
毒气工厂,是成才摔落谷底的重要事件。考核评审,是给成才前面二十多集的作为来了一个点评。
他一直认为自己比许三多强,哪怕许三多成了尖兵,他也只是认可他的能力,并不认可他的想法和信念,甚至嘲笑许三多没有眼光和远见。
成才自己并没有可以支撑的信念。他有的只是目标,学会的是外在的生存手段和技能。当小组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面对死亡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害怕和放弃都是常规选择。
问题是,他穿着军装。作为一名军人,这样的放弃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而这个后果在战前就已经给他们说明了。下达任务命令时也强调了要不惜一切代价,注意是不惜代价。
许三多进入毒气工厂,脱下防护服,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而是他有勇气。通过歹徒的装备判断当前的状况,尝试一切自己能做的事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是他的信念在支撑着他。
抗洪中,跳进水里的战士。在地震救灾中,挡住余震石块的身躯。未知的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这就是军人。飘荡在空中的旗帜,那是鲜血染成的。
选择做一名军人,就没有权力放弃。要么赶紧脱下军装,洗洗睡吧。
感觉成才的选择好像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其实他的出发点永远是为自己考虑。如果这次考核不是决定他的去留,他还是能和许三多扯出一堆大道理来证明当时撤出来也是无奈的选择,保存实力可以组织第二次更有效的进攻。就像许三多说的,你总让自己占足了理。
袁朗毫不留情的戳穿了他的一切动机和想法,并且将他批驳到底。有能力有技能,这没错,也认可。但作为军人,你还配不上这两个字。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不要紧,改了就好,我们得容得下。人要成长,总会经历点事。
成才从新兵连一路走来,疯狂长着的都是技能,思想还停留在三包烟的小聪明上。从高处跌落,痛是肯定的,只要不死,总还能爬起来。尤其是成才这种决不放弃自己的人。接下来就是他自我反省的时刻,做好普通一兵。然后,重新起跑。
许多年前的采访中,陈思诚曾经说:在剧中,我让成才成长,在剧外,成才让我成长。演员和角色之间多少还是有些共鸣。看到这些年的变化,挺感慨的。往事只能回味。
再次回到草原五班是对成才很重要的一段内容。成才本来就很聪明,能力也很强,属于双商在线的那种。他的生存逻辑就是个人努力。
在拓永刚走之前,他曾和许三多说,“他祖宗比我祖宗有出息,那又怎么了,有能耐咱们这辈子见。”个人努力是值得肯定的。这句话也足够激励普通人去拼搏上进。
老马说做人要有目标感。告诫五班这群懒散的人,别混日子,浑浑噩噩的荒废了自己。成才说,他爸告诉他,做人就一定得有目标。他有目标,懂取舍,他可以为了狙击放弃学吉他,也可以为了转士官放弃狙击。
有目标是好事,但他的目标只是狭隘的个人得失。所以袁朗说,你根本跟我的士兵不是同一个目标。
成才的眼中只有个人,选择上本能的趋利避害。七连没机会,就去三连。名额不够了,就抛下负伤的人。拦不住的人,就随他去吧,没必要浪费自己的分数。小队全灭,命令中可以退出,那就退出吧。
自私是人的本性,无私是大爱。没有信仰,无所谓奉献。而军人是一个需要奉献的职业。最近看戍边英雄的事迹,这份感动也承载着信念的传承。
成才只有技能,没有信念。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技能,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士兵,你会为什么而骄傲,又会为谁而感动?成才还需要思考、学习和感受。
A大队选拔,成才在抛下伍六一冲向终点时已经被淘汰了,后来成才虽然进入了A大队,但在袁朗心中,他已经出局了。
袁朗在劝退成才时给出的理由是,成才没有战友情,在拓永刚威胁退出时没有拉住他,可在这里,成才切切实实地拉住了吴哲。
可以这样理解,成才跟许三多不一样,许三多对每一个战友都有情感,可成才是有筛选条件的,对于不反感的人他自然把他们当战友,套用吴哲的一句话,不是每一个人都像许三多一样有无条件信任的天赋。
所以,我并不觉得成才冷漠或高度利己,要求成才克服心里的讨厌去拉住拓永刚,苛责了。
成才经历老A选拔之后,没有了面子才不会在乎面子,才活成了有血有肉的真的成才。没有多少人经历那种打掉做人根基后,又能活过来,看到自己的不足,改变成为了真正的好兵男子汉。军事素质过硬,优秀的狙击手,他知道自己想要是什么。
成才有多想成为A大队的一员呢?在选拔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警报器给别人用,不去考虑自己可能遇到什么困境,因为他坚信自己绝对能成为老A。但是现在他的梦想宣告破灭,一个沉重的打击,落在了一个骄傲的人身上。成才和许三多,没有谁的路是容易的。
成才被淘汰是因为自己一步步的选择导致的,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原因就可以直接造成的,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选择,但是在袁朗平淡而尖锐的评价之中,这次让他差点丧失了人生意义的失败终究又重新塑造了他,他获得了救赎。
成才从来都不是坏人,也不是小人。他和许三多一样有着淳朴的善良。他没选上的原因在评估会上还是讲的很清晰的。不过袁朗用了很多犀利的词,看得我也想为成才去反驳和辩护。
当成才再次来到A大队,许三多去找袁朗的时候,他问许三多你对他有判断么,在战场上这个人是否比敌人还危险。如果一个团体的目标从来没有进过他的心里。这就是最直接的否定原因。在考核中,他放弃了团体目标,这是难以被接受的。要短时间看清一个人很难,A大队只是选人,选择最合适的人,他们面临的是直接的战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培养。所以就这一次的失败让考官对他做出了判断,让成才跌入谷底。袁朗在他第二次考核的时候处处为难他,是给他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再去观察他。人最难搞懂的就是真假。
所有被淘汰的都是各个部队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兵。拓永刚还是铁路亲自挖过来的。他也因为不合适被淘汰。铁路问袁朗准备留几个,袁朗一脸沉重的说,考核还没结束,也许一个都不留。作为战场上的指挥官,袁朗需要承担的责任重大,他需要足够了解和信任他的每一个兵,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共同完成战斗。零伤亡和长相守,都是责任。
在演习中,许三多从高处跌落,成才问我们算什么,你用的上或者用不上的工具?袁朗回他,不抛弃不放弃,做到这六个字的人,抛弃了什么放弃了什么,想吧,现在。成才还是很有潜质的。指挥官往往也是那个做选择的人,选择中会有取舍,也会有放弃。那时的他还不懂什么是责任和承担,甚至不懂得信任。他需要成长,他的成长在剧中也很明显。当兵的穷,真穷。除了团队、战友、坚持,可能最后啥也剩不下。但是如果,一个人这辈子当一次兵,能明白那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
编剧兰晓龙说,走到高位置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许三多的特质,没一个是成才样的。袁朗说的没错,其实成才在社会里,肯定会活得很好的,但不适合在部队,因为你不敢把自己的命交给他。很多人都想当成才,但你希望你的朋友都是成才吗?你的朋友把你分三六九等,不与你交心。
我们需要成才的聪慧,能力,但也要用心待人。其实许三多遇到的贵人成才一样遇到了,但真心换真心,真诚对真诚,善良吸引善良,所以他们互相成就。至于成才,我们只常说句这个人真“精明”,但在心中早已筑了一条防线。
成才太傲了,太精了。如果说许三多的“笨”,需要时间慢慢得到战友的认同,那成才的精明,则需要更多的代价才能被人认同。包括袁朗的刻意打压磋磨,包括自己在五班熬过看不到希望,摸不到实弹,眼见自己的绝技就要废了的那段时光。
关于最后,袁朗的认可,我觉得他一直在试探和考验成才,不给他任何希望,看他能否扛得住压力去完成任务。最终他看到成才有了团队精神,具备了一个兵的基本素养。当成才对袁朗说,三多醒来之后更希望跟我们三个在一块。袁朗看成才的眼神还带着探究和观察。他一直在观察成才。
“成才,如果这是你的路,你愿意来老A吗?”
这份认可,不管怎么样,他还是给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或许,这才是成才该走的路吧。
用编剧兰晓龙的话说,他们还那么年轻,你指望一个23岁的人把什么都想明白么?
袁朗说,“你要走的路比许三多还长”。成才以后还会遇到迷茫,还会遇到矛盾的抉择,这都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但明白了不抛弃不放弃,心里有了团队、战友和坚持的精神,又有什么是面对不了的呢?
他的路还有很长,相信他一定会坚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