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群雄纷争,各国混战不休,社会动荡不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个大的政治背景下,诸子百家人才辈出,相互争鸣,纷纷提出治国安民之策,学术氛围极为活跃。接下来简单说一下我对两家治国思想的看法。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极力提倡法治,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强调锐意变革。战国时期法家先贤相继在各国变法,他们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可以使平民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培养那些在进行封建兼并战争和发展封建经济中对新兴地主阶级作出了实际贡献的人。由此也让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与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相比,它由于使底层人民有了跨越阶级的机会,因此更受欢迎,也更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地位,深受历代统治者的厚爱。
但是法家所提倡的法治并不同于今天的依法治国,其中存在着许多缺点。法家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利用重刑来治理国家。对轻罪实行重罚以及过度迷信法律着实令人难以接受,新的社会矛盾也就难以避免。法家还提出了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的“驭民五术”,过分强调统治者的利益和地位,而仅仅把平民百姓当做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使人民没有一丝尊严。此外,虽然法家所提出的军功爵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正如他们人性本恶的观点一样,这种方法只是利用利益和荣誉来引诱人们,帝王的统治实际上并没有可靠稳定的群众基础。
儒家与法家不同,儒家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主张以礼治国,施行仁政,注重以德化人。儒家的仁爱和礼治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与法家的轻罪重刑还驭民五术相比无疑更具可行性。我觉得还是重要的一点是儒家所提倡的孝道。正如传统儒家所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样,孝道的提出先从每个家庭出发,如果每个小家和谐安乐,那么社会矛盾也就不成问题,进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另一方面,儒家也因过分主张孝道而提出“亲亲相隐”的观点,这无疑是情重于礼的体现,违背了人理道德,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且儒家过于讲求纲常伦理,在我看来是变相的等级制度,也不过是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枷锁。
虽然儒家思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论治国方面,我觉得法家对后世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 不管是儒家还是法家,他们本质上应该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古代统治者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统治往往实行“外儒内法”的政策。我猜原因可能是对外以德治民,可以维持群众基础,对内强调权术,能够强化巩固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