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的我,总以为有些事情很容易做决定,比如你要待在哪一座城市,要选择过怎样的生活。
后来我才发现,容易被决定的不过是我。
离开和来到这座城的人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想为一位朋友送行。
写到第三十多篇后提到的被我虐了一段时间的小唐同学,前几天终于作出了要离开北京的打算,老实讲,我还挺羡慕这个决定的。
至少于她而言,我很羡慕,不为其他,只为她家是云南普洱的,空气质量好到令人发指,这就足够了。
她不是我们身边第一个作出离开决定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最早回去的是大白,后来我们还送走过袁军峰,接着是小唐同学,下一个是谁我不是太清楚,挺遗憾的是,因为太忙,还没来得及请小唐同学吃一顿饭,为她践行,毕竟我们说好了要做“滚蛋饭局”。
随着不断的有朋友离开,也有一些老朋友来到这座城市,发小小强结束了他的乡村基础建设之旅,赶赴北京卖起了房;坨坨在智联踟蹰了许久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赴京北漂;而我聊过天的,那些不在一线城市的朋友,也有许多和我说过想要来一线城市的念头。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进去”,围城呵。
而这座围城,自有它的生命,它不需要在乎有谁来到和离开,在乎这个的,只有我们这些来了和离开的人。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这是之前就谈到过的,一座城就是一种生活。
那些愿意来北京打拼的,基本是因为城市大,发展机会好,新的行业和工种更多,更市场化,更容易凭自己的能力吃饭。
当然,也有比较有文艺情节的,比如坨坨,“我就想体验一下来大城市的感觉”。
也有我这种二逼的,“咦,选城市需要考虑吗?我好像想都没想过就来了......”
那些来了之后离开的,基本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房价已涨到大部分人都买不起的地步。而有幸拼尽几代人一辈子积蓄买了一套房,在这个往街上随便扔一块砖头都可能砸到两个部级干部的地方,在各种政策上,又会受尽歧视。
以及那多少人都拿不到的据说值八十万的北京户口。
去年一群不愿意和孩子们分开的外地户口的家长们,因为工作和政策原因,需要把孩子送往一百公里外的河北上学。
那条新闻看的我挺悲观的,一座你打拼十几年,付出你人生里最美好年华的地方,却连一些最基本的权利都享受不到。
我总觉得这样的城不适合长久的呆下去。
何况,还有那穹顶之下,散不去的雾霾。
一种暂时没法改变的生活
不得不说,现在的我,是没有“骑车去罗马”时的那种决断的。
我明知道雾霾很严重,对身体很不好,也不想每天出门就戴上口罩,回家就打开空气净化器,在想跑步和打球时一看天气就作罢了百分之九十,但依旧还没有离开这座城市的勇气。
这座城市确实给了我一些暂时在别处没有的机会,在这座城市,我也攒了一些一旦离开,可能就没法用到的资源。
而代价是连随时呼吸的空气,都要小心翼翼,以及会继续持续的苦逼异地恋,还有一年只能见几次面的家人。
我想,这也是我们这群来北上广深漂泊的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北上广深
写到这个词的时候,想到的已经不只是城市的代号了,还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生活,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也许“等自己变得更强,更有能力之后再离开”,是个伪命题,那些让我决定还待在这的原因,难道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更能影响我吗?
这是我羡慕小唐同学的地方,她来看过了这个城市,看了一段时间,发现不适合,就离开了。
而我,是不论适不适合,都做好了这几年会待在这的准备。
我想,大部分还留在这的人,应该都出于差不多的原因,还没遇到更好的机会和城市吧。
我会在哪一天换一座城市呢?这注定是一个暂时问不出结果的答案。
就像看到身边那些已经北漂十年的朋友时,我也看不明白想离开的他会不会在他做成了要做的事情之后离开,还是被做成的事继续绑在这个地方。
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不过是在挣扎着。
但于我而言,这些挣扎,不是为了有机会一直在这桌子上有筹码玩,依旧还是为了,有一天,能掀了这桌子。
文章写于7:35
完成于8:20
今日完成“一小时写作计划”
和你一起
思考一些和我们都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