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回到办公室里看你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你又不高兴了,而且一定是因为我生气。这样的事情我遇到多次了,我也懒得和你争论,因为我知道你固有思维的禁区你很难跳出,你也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而且你一旦否定一个人会一直否定下去的,无论别人如何的努力和工作。
你信不信,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就会沉默。
“为什么你倒行逆驶的生活方式让你的健康越来越糟?
为什么你下班不回家而在办公司里加班到凌晨,却依然使公司迷茫彷徨没有出路?”
你看似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同行的人你都认识甚至别人的发家史你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可你就是不能复制别人的成功?
你能把重复过百次的话再重复的说上一千次,什么样话题都你能侃侃而谈,但现实中只是小蝼蚁一枚。
与此同时,身边却总有那么一些人,做着理想的工作,过着美好的生活,堪称人生赢家。
你好像生命都知道,却什么都没有做好。
《鬼谷子》、《实用的职场说话的技巧》、《哈佛工商管理》……
在大家排斥鸡汤的年代,越来越多这样的文章风靡网络。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很诱人,内容也很精彩,你说你晚上在办公司了看了,但看完的你,似乎还是没有多大改变,依然是那个张口就是大话和废话的样子。
说锻造和铸造、包括焊接的常识,你如数家珍,可一到实际现场你却不敢发言;
说到机床大修,你说你知道有个女工只会刮机床导轨面,你却不知道这个技术早淘汰多少年了;
在办公司里说到国际大公司的品牌效应,你高谈阔论,天下没有你不知道的品牌包括这些公司的人事更迭或者其领导人的逸闻趣事的细节;
改变目前公司的现状,你一语中地,可员工却连续两个月都没有工资收入。
成功的人总在主动探索,我们只在被动装逼。
3年之前,旁边一个公司和我们一样,其实在很多领域还不如我们,但那时候我们虽是对手也是朋友,我们幻想最多的无非就是一件事:花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回报,因为我们的背景是在太相似了。
2年前,我们公司中标了,让旁边的公司很少羡慕,其实我们就是中标也没有多少利润,这一点你也知道。同行都夸你:哇,你好有能力,以后跟你操!
1年前,公司进行非标设计居然把一台要报废的电瓶车改造成功。虽然设计通过了,其实是借助设计软件完成的,大家都夸你:你太有才了,以后贵公司可以做非标设计了!
上半年,减速器改造方案被采用了,其实是参考别人设计的经验,大家都夸你:牛,贵公司前途不可限量啊!
只花50%的精力做了一件事,却得到了80%的回报,你将这样的小事情引以为傲。以为自己公司内部都是人才荟萃。在内心嘲笑那些花120%的精力做一件事,却只得到80%的回报的人。
可时间久了,才发现那些每做一件事都花120%的精力的人,都变成了各个领域的牛人,有拿得出手的研制成果,有令人羡慕的薪水,有大家公认的能力。
而你,就却成为别人嘴里什么都懂,但实际上却一事无成的人。
装逼演得倒是挺好,能骗过别人,可内心的空白能骗过自己么?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得真知,你以为你懂了,只有实践才知道,你是真的懂还是假的懂。
停止再盲目听从外面世界的声音,静下来,找找自己内心的定义和想法。现在和我们合作的那家公司原来还不如我们,在你眼里就是农民一个,我在和那个公司人接触过程中发现那个人虽然来自农村,但踏实肯钻,凭着厚道和诚信硬是在这片领域里走出自己的风景,目前别人的设备数量每年在增长,利润是我们的好几十倍。而我们还在原地踏步,我不止一次告诫你,公司该购买一些高精设备了,你是置若罔闻,自顾埋头玩你的手机。
做为一家公司,每天有报价材料和询价书,有的时候真的很忙,你自顾自的看你的手机或者接打电话,然后就是在办公室里无休止的停留,你说你在思考,你不觉得这个说法没有说服力吗?
如果你已经忙碌到没有思考的时间了,那么是时候放空自己,从日常繁杂中抽离出来,花时间来甄别取舍,思考反省忙碌的意义是什么?适时抽身,才能看清局势。
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同样重要。但是,深度比广度更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