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走在去给父亲买《参考消息》的街道上,突然感觉今天的大街特别安静。环视四周,旁边的铺面也少了往日的热闹,特别是两个卖包子的铺面也没有开门,或许老板知道开门也不会有顾客光临。
今天是中秋节,每到逢年过节都是由我来照顾父亲的生活,因此拒绝了所有朋友的邀请,专心照顾父亲的生活。突然觉得自己一有时间看书,不应该在今日,于是决定乘公交车,去离父亲家最近的文殊院游览。
下了公交车就是府南河,这时刚好8点过。白鹭在府南河上空翩翩起舞,早起的人已经在河边垂钓了。垂钓者一边看手机,一边任鱼竿悠闲地支撑在河边,仿佛钓的不是鱼,而是一份闲时的心情。庆幸自己刚才瞬间的决定,看到如此美好而久违的大自然。
过了十字路口直走,再往右走就是文殊院了。而我却总是过了十字路口就往右走,走到下一个借口往左走20多米,就是青羊区马道街50号蜀汉广生宫古娘娘庙道观,道观的前生是刘备家祠。
这里是早上8点开门,下午5点关门。此时已经有男男女女的老人相约来这里喝茶了。也有稍微年轻的男士,他们二人对坐在室外的方桌旁,一人一个茶杯,一个开水瓶,自斟自饮,谈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咨询后,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我拍下了这里生长得非常好的植物。正准备离去,这时一个留短发的中年女士过来问我:“你好,请问文殊院的正门在哪?”,我说:“正好我也准备去文殊院,我们一起走。”走过了那条文殊巷,红墙将禅院和尘世分隔。
来到文殊院大门,这里已经有许多游客了,不少警察和志愿者在这里服务。进门后,我看到钟楼和鼓楼,想起一个成语“晨钟暮鼓”。文殊院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值得游览参观。
时光总是匆匆,听了一场菩提免费讲解,时间就来到了11点半,算了下时间,乘公交车回父亲家不到12点。谁知等了许久公交车都不到,等我跑回父亲家已经是12点过10分了。父亲睡得很香,我赶紧把面煮好,父亲也正好醒了,端起刚刚好的酱油面吃得津津有味。
我一边吃面,一边看手机。发现湖南老家的群里有@我,赶紧进去看是什么事@我,原来群主要征集一期中秋节的文章,我立刻问群主《今天阳光灿烂》一文行吗?简书的文章不影响在网络平台首发。她看了下说行。
吃完午饭,我立刻打开电脑,找出《今天阳光灿烂》一文,只留下中秋节的内容,整理完文章以后,以《月圆中秋的味道》为题。母亲带给我月圆中秋的味道,是母爱与神话故事的味道;学生带给我月圆中秋的味道,是学生的博学与教学相长的味道。而对我来说,月圆中秋的味道,是此生绵绵思念的味道……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样的月亮唤起了文人墨客的雅趣。白居易在中秋节这天与好友一起赏月:“人到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刘禹锡夜半见圆月,于是:“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司空图更是表示:“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中秋节,中秋夜,是中国人对团圆的追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赏月佳句。
在这花好月圆夜,让我们对着月亮许个愿:愿满月撑起墨色的阴晴圆缺,愿良辰美景喜逢相聚今生缘……
写完了简书日更,我才发现《月圆中秋的味道》已经在家乡的微信平台发布了。对我来说,或许这是2021年中秋节,收到的最心仪的一份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