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一书是由知识管理中心创始人田志刚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我最初是在喜马拉雅上听过这本书,听完了想看。从朋友那把这书借来后,我就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还做了笔记。后来想把这本书做成读书会,看一遍不够。要多读几遍,还要找相关的素材进行补充,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实践,实践过后有体验有感觉,才能更好地分享。
今天我决定把一章的内容进行拆分,自己消化总结,写成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今天就对第一章《你的知识问题》来做分享。
在第一章中,作者抛出这样一个观点:无知是不会展示自己的知识、不会发现知识的价值、不会发现新知识、不会学习新知识,也不去创造知识。这个观点你认同吗?我非常认同。在我看来,只有运用知识产生价值,知识才有力量。关键是我们作为人要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我们有知识才有安全感。好单位靠不住,好爸爸好老公靠不住,"稳定"的职位靠不住,什么能靠得住?靠自己。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好汉。"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赖以生存的知识力创造价值。心中有知识,胸有成竹,腹有诗书气自华。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20多岁时就半身不遂,40多岁时丧失语言能力,手指仅有几根能动,常年坐轮椅,但他有大脑,有知识,他所著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这是知识创造价值。
依靠知识不是依靠文凭和你现在掌握的知识量。个人依赖的知识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快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和分享知识,以及创新知识。
举个例子。我昨天与我的中专同学重逢。我们毕业时学的都是热能工程。现在我的同学是IT界的技术大牛。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认准了计算机领域,通过看书、上网等途径自学,不断在这个领域深挖。于是,他们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有了知识就去运用,遇到新问题,又去寻求解决方案,获得了新知识,如此良性循环。
如今,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知识需求。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隐性知识就是可意会不可言全,知道怎么做,却很难告诉别人或写明白的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过程。
1.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比如,判断印堂发亮是隐性知识,如果测10万个印堂发亮的脑门,得出一个人印堂发亮的正常值。比如2至5瓦,超过5瓦算印堂发亮,超过8瓦算超亮。这就弄出来一个标准,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2.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比如读一本书,读的是作者写出来的显性知识和信息。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环境和目标,产生自己的隐性知识。
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你读一本书,写读后感,就是如此。
4.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比如师傅带徒弟,徒弟通过师傅的身教和自己的领悟来学习。
我们除了通过听课和读书,还需要通过与他人沟通互动,自我观察和领悟学习隐性知识,而且,要主动显化我们的知识,让别人知道我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才能赢得合作机会和新的发展平台。
1. 隐性知识显化应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备能力。 如果你不能显化你的知识,很难有竞争优势。就这是说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很尴尬。谁能将隐性知识最先显性化,谁就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比如许多大师的创新,多年后也有不同的人表达,但前者是大师,因为他最早将隐性知识显化。
2.隐性知识显化能力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能力距离。
3.隐性知识显性化需要需求和环境等外力作用,外力推动以及个人显性化的意愿,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4.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讨论、回答提问、需求的压力、工作分解和流程分析等。
5.若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表明对该领域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未能了如指掌。
知识与信息不同,知识除了要靠经验去消化汇集来的信息,还要去验证和思考,亲自去实践中检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面临哪五个知识问题?学习知识、保存知识、知识共享和知识使用。
1.学习知识——你会学习吗?学习知识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知识的方向:学习什么才能给自己的竞争力带来最大提升。如果这也学那也学,样样通,样样稀疏。你无法正向积累,你在任何领域都是"初学者"和"新手",而现在的工作岗位是需要"专家"的时代。
2.保存知识——用时能找到。保存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相关内容,让存储的知识真正对个人的学习、利用和创新产生价值,并提高整个知识管理过程的效率。
3.知识共享——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其核心竞争力是他能够确定自己的方向并持续地学习、使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只有不断地知识共享、知识传播,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和独特性,你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知识传播需要定位自己的知识领域和内容,并找到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4.知识使用——让知识带来价值
我们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让知识发挥作用,让知识帮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知识被利用后交换你需要的东西:心理的满足感、房子、幸福的家庭、尊重和信任关系等。
5.知识创新——用创新超越竞争。
任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都是知识的创新,只有知识创新才会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下面举两个案例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知识问题。
1.为什么有些人不断学习,学习的内容在岗位上无法发挥作用,即便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领导安排别人去做,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原因可能如下:
1.学习缺乏目标性,无法正向积累形成竞争优势。
2.没有主动去做知识共享和传递。
解决方案:带着目的学习,正向积累,找准一个点,主动分享,写文章或发表评论,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2.为什么有的咨询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学富五车,自己创业却赚不到钱?
其原因可能是:
1.他的知识没有转化成产品和服务,无法实现销售。知识的利用和交换必须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实现。
2.单纯的一个知识没有价值。职业经理人擅长某一项业务或技能,作为一个公司,需要让客户知道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市场人员,将产品和服务卖出去,需要销售人员。
解决方案:从最简单的开始,将他的知识转化为培训服务,转化为一门课程提供给市场,找市场和销售人员来卖课程。
综上所述,第一章主要讲你的知识问题。我们要依赖知识生存,懂得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会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具体的内容,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