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去年喜欢上一个微信公众号,看她一点点成长起来,看她公众号关注人数过百万,两百万,很为她开心,至少知道在现代,文人也可以依靠自己的一支笔生活的很好。不用像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曹雪芹“日望西山餐暮霞,举家食粥酒常赊”。
最近她总是用一些夸张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用负面的词语来表述人生,用耸人听闻的语句来讲述婚姻。如果单从文章看,我会以为这是一个对爱情绝望,对人生失望的人。可是偏偏她在之前的文章里写到自己的快乐的生活、幸福的婚姻,让我觉得她人格分裂。一面是自己享受着幸福的婚姻生活,一边鼓吹婚姻是可怕的,大家都不要结婚,都说言为心声,我觉得她的“言”有些跑偏了。
身边总有几个结婚多年的人,提起婚姻来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把“养儿防老”批判的一无是处,把多年相亲相爱、相依相靠的夫妻关系剖析成纯粹合作共赢的家庭型公司,引得身旁众人阵阵哀叹。可是下班后,他们却是回家最早的人;“二胎”放开后,他们是最早要二胎的人,微信里更是各种花式秀恩爱,表里不一莫若此。
02
每次看到这些,我都无言,因为玩微信的,很大一批人都是80后,90后,有些甚至是00后。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三观还在摇摆,初入社会,可能正困于生活,或者困于爱情,你的那些言不由衷的负面言论有可能会把事情推向一个极端。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事情不会这么严重。是吗?如果言论的力量真的不那么有力的话,历朝历代的君王就不会粉饰自己的出身,标榜自己的背景。
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一场奋不顾身的努力;每一次夸夸其谈的背后,都有一个躁动不安的心,不要把你的躁动不安,变成别人成长路上的歧途。在一个人人都刷存在感的现代,某些特立独行的经历,都只是吹牛皮的佐料而已。
是的,虚张声势的标题、文章和现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微信公众号不无关系。竞争的加剧,会让公众号主产生不安全感,因为在无依无靠的人间他们只有一支笔。在号主看来,这个号只是她赚钱的工具而已。但是因为是思想传播者,他们对社会有更大的责任。易卜生说:“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坏言论就像点燃的檀香,在不知不觉间影响我们的人生。
03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事情。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请把心放宽一点,转过路口,会是另一番风景。
爱情不美好吗,如果不美好,就没有徐志摩的热烈,王小波的嬉皮,朱生豪的绵软,就没有许渊冲老先生的“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自古以来有几本名著里没有爱情,爱情让坚硬的人变得柔软,让软弱的人变得坚强。
初恋就遇上自己一生所爱,并且相守一生的人,真的是太少了。更多的人是年少时遇到爱不懂爱,等懂得爱的时候,伊人早已消失在人海。二十几岁,对社会还抱有各种浪漫美好的希望,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颠沛流离,伤痕累累之后才明白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资源有限,能力有限,努力也有限,我们只是茫茫人海里平凡的一员。承认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普通,同生活讲和。
一直觉得大龄未嫁娶的青年,内心里总有一些小坚持,或者说小偏执。或者偏执于情,或者偏执于人。或者偏执于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梦。偏执于情和偏执于人的人,总有一天会发现,“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纯属扯淡,那是自我对自我的一种困顿。树上的叶子有千千万万片,如果你非得带着显微镜寻找一模一样的那一片,很抱歉,我觉得你有病,这种病叫“眼界小,心胸窄”。美好的爱情是双赢的,如果不快乐,分开是最应该的。生活是美好的,宽广的,为什么你只盯着眼前的那个烂苹果。
演员田华将近九十岁高龄,家里四位亲人患癌(田华老伴儿、小儿子和两个儿媳),一家生活的重担都落在这位耄耋老人的肩上,但是田华不接受捐款,凡事都要靠自己,四处接演出。田华说,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嬉皮笑脸面对生活的难”。“嬉皮笑脸”不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04
不要把不走心的牢骚当成你人生的主旋律,有些感慨只是茶余饭后的甜点,有他没他都可以。生存不易,请给后辈和你身边的人一些正能量,让他更有力量面对人生。人是群体性动物,特立独行虽然能引人注目,但是特立独行的人会更孤单。
都说爱情是丑恶的,但是都在追寻,都说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汲汲于生。言不由衷的话少讲,真诚才是最有力的。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会有各种轶事,野史从未放过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承认生活的难,直面生活的苦,然后把难与苦做成饺子,吃进肚子里,变成我们的血肉,然后口吐芳华说,生活很苦,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