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说起这个春节过得怎样,S眉头一皱说,什么都好,稍有不爽。
原来他有个叔叔,今年60多岁, 退休之后闲来无事,喜欢喝点小酒,若有人作陪, 扯东扯西那是更中他意。
平日里,小辈和长辈忙碌指数相差悬殊,所以就算照面也是有一说一,直奔主题。这不,春节嘛,国家规定给大的小的统一假期,不要说没时间啊,好好地倒一杯酒,陪叔聊几句。
酒过三旬,叔脸色微红,渐入佳境,于是开始乱箭频发。
他对着S说,听说那个隔壁和你一起长大的K现在是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经理,他一件大衣就要8万块钱,你买得起吗?
吃饭的7、8个人,都是公薪一族。一桌人不管有醉、微醉还是无醉,都心头一惊,有的拿眼瞄S, 有的只管扒拉自己碗里的饭,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但这份寂静马上被旁若无人的叔打破:你,L,你也买不起的,你一年也没这些钱吧。
S和L都是小辈,面对长辈的话语,但凡觉得在理的肯定是第一时间应合,觉得有保留意见的就呵呵一笑,但是这个属于哪门哪派呀,倒还真是少见多怪了。于是只能当做没听到,但是, 事后免不了窝心。
朋友H说: 我最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法,它可以化解沟通中的很多棘手问题,什么气愤、攻击、甚至威恐场面都可以拿来一试。
好啊,那我们模拟一下吧。S急切地说,我来演我叔,听好了:听说那个隔壁和你一起长大的K现在是一个知名上市公司的经理,他一件大衣就要8万块钱,你买得起吗?
叔,你是觉得有些遗憾,K能买得起10万的大衣的,而我买不起,是这样吗?H认真地说。
我不遗憾,但是我觉得你应该感到遗憾,……,S模拟叔的口气说。
噢,是这样啊,叔,我真不感到遗憾,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我喜欢我的生活,谢谢叔的关心。H说完,坚定、温和地点了点头。
峰回路转的感觉让人颇爽。几个人使劲地回味着H那短短的几句话,尤其是S,眨巴着眼睛, 琢磨着,机关在哪里。
在大家的要求下,H传授起了秘籍:人际沟通中让人不舒服的话语往往是那些带有评判性的语言,比如责怪、批评、埋怨、讽刺、怒骂等等。这些语言会引起人们本能地辩解、反抗,把人与人之间由合作关系变为敌对关系,而敌对关系阻碍了很多问题的解决。
那不带有评判性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吧,你想象着自己在看日落,你会指挥太阳东边红一点,西边黄一点;太阳下山的速度快一点或慢一点吗?我想我们只会静静地欣赏。
双方的交流中,如果一方运用了评判性的语言,况且他的不良情绪已经显露,这时, 你若想与他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那就请使用非评判性语言开展交流,否则只能是火上浇油。
谈之前请注意几点:观察、感受、需要。
一观察发生的事, 不评估不判断, 只要说出人们所做的事就可以。
二表达感受, 如担心,难过,感动,高兴等。
三说出哪些需要导致这样的感受。
通过观察后,你认为的他的感受和需要,就是你要表达的内容;疑问句是你需要运用的表达形式,这样便于他作出必要的补充;不断地你问他答,直到达到你们彼此理解的目的; 然后进一步解决问题。
比如某天早上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大发脾气,起因是爸爸一定要让她戴上袖套出门,而她不愿意。
这时, 妈妈出来对女儿说: 你生气, 是因为你觉得戴袖套不好看?
是的,但是也不全是, 爸爸老是一副说一不二,命令我的样子。小女孩说。
你很气愤, 因为你觉得你没有被平等对待?
是的, 我希望关于我的事能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小女孩情绪缓和了下来。妈妈继续和她讨论着。
有时候, 人们生气, 是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特别是小孩子, 有力的愤怒还往往伴随着虚弱的恐惧。我们越是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越能体会到简单的事实。还有,在反馈的时候,语气很重要,如果语气很肯定, 仿佛在宣布他人的内心世界,也不会有好的反应。当他人意识到你在用心体会, 一般不会产生反感。
当不良情绪在你及你的身边升起的时候,不妨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