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苏轼,于我是高山仰止一样的存在。终于有机会登一回黄楼,满足多久以来的念想。
登高怀古,吟一首‘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可算是与他老人家隔了这千年的应和吗?
故黄河的水,经过治理,清澈了不少。
石刻能见到他老人家携徐州百姓治理水患的情景,“以身帅之,与城存亡”的风采。
据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水未至,苏轼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徐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
徐州在黄河边上,苏东坡改官徐州后,他到那里的时候正赶上黄河闹水患。诗中描写了当时水势之大和他亲身率领吏民筑堤防水的情形。苏东坡曾经筑了木堤,就是用木材堆起来,再用泥砌上,他用这个办法真的把徐州保全了,水到了他的堤前就停下来,徐州城里没有被淹。
苏东坡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建了堤来防水患,另一方面用迷信的方式筑了黄楼镇压水患,因为古人讲金木水火土,讲青黄赤白黑,据说土是能克水的,而土的颜色是黄色,所以筑黄色的楼就代表土,就可以镇压水患。
苏东坡就是在外放之中,他也敢于上书言事,反映民间疾苦,凡是他能做的事,他一定替百姓去做。我就不提他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平。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的超旷与达观了
【二】
唐朝有一个将军名叫张建封,带兵镇守在徐州。关盼盼是徐州最美丽的一个女子,张建封娶了关盼盼做他的姬妾,让她住在燕子楼里边。张建封死后,关盼盼感念张建封对她的恩宠,立誓不再嫁给别人,后来她就绝食死去了。
苏东坡被贬到徐州,来到彭城,有一天晚上就住在燕子楼里面,梦见了关盼盼,于是写了一首词: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统如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当年在燕子楼里住过的人,不管是张建封也好还是张建封的儿子张愔也好,他们都到哪里去了?美丽的关盼盼到哪里去了?他们都不会回来了,只有楼中的燕子每年还回来。不管是多么深重的感情,都要像梦一样地成为过去。苏东坡也会跟关盼盼一样成为过去的,但是充满了这一生的难道就只是那些旧欢新怨吗?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他说,将来千百年之后,如果有人到徐州来,看到我所建造的黄楼,不是也要为我而感概吗?
在这一刻,我仿佛穿越千年,与先生站在一起,一伸手就拉住先生的袖袍,仰望,附和。
【三】
东坡词里有五首《浣溪沙》是他在徐州去郊外谢雨道中所作,写的都是清新秀丽的乡村风光。他说:“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州官平时坐在衙门里办公很少下乡,现在下乡了,乡下的妇女都想看看他是什么样子,于是都匆忙地打扮一下跑出来,大家互相拥挤,把红色的罗裙都踩破了。他还说:“麻叶层层荧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村子里飘满了煮蚕的香气,隔着篱笆可以听到那些缫丝的女子柔媚的讲话声。下面他说:“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麩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谢雨的时候也饮酒的,他饮酒饮的微醺,吃了些乡下粗糙的粮食,觉得也很舒服。豆叶黄的时候就是收货的时候,这说明他很关系当地的收成。他还说:“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日光照在桑麻的叶子上像是泼了一层水那么明亮,一阵风吹过来,乡野之间的蒿草和艾草都发出了一种熏香般的香气。他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是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因为他很喜欢这种乡村生活。
我在想我的祖先,千年之前我的太太太太太。。爷爷奶奶,也与先生一起,过如此淳朴的生活。因为我是祖先崇拜,我与我的太太太太。。。。爷爷奶奶如此亲密,就像与父母爷爷奶奶一样甚至更亲密,我现在拥有的一切,肉体,灵魂,福气,都由他们而来。 所以我觉得我也到了千年之前的徐州乡村田园生活,屋屋炊烟,家家饭香,甚至触到陌上带着花草熏香的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