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抚,年六十余,已未仲冬,患风症,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心神昏愦,烦躁自汗,表虚恶风,如洒冰雪(如洒冰雪,阴中也),口不知味,鼻不闻香臭,闻木音则惊怖,小便频多,大便结燥。若用大黄之类下之,平日饮食减少,不敢用,不然则满闷,昼夜不得寐,(此症难治。)约三月余,凡三易医,病不减,至庚申三月(下后),又因风邪,加之痰嗽,嗌干燥、疼痛不利,唾多,中脘气痞似噎。予思《内经》有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又云:人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此风气下陷入阴中,不能生发上行,(气不能升。)则为病矣。又云:形乐志苦,病生于脉,神先病也,邪风加之,邪入于经动无常处。(动有常,则知邪不入经。)前症互相出见,治病必求其本,邪气乃服,论时月则宜升阳补脾胃,泻风木(仲冬至季春),论病则宜实表里,养卫气泻肝木,润燥,益元气,慎喜怒,是治其本也。以柴胡、黄芪各五分,升麻、当归、甘草炙各三分,半夏、黄柏、酒洗黄芩、人参、陈皮、芍药各二分,名日加减冲和汤,煎服,自汗加黄芪五分,嗽加五味子20粒。夜不得寐,乃心事烦忧,心火内动,上乘阳分,卫气不得交入阴分使然也。以朱砂安神丸服之。由是昼亦得睡。此风中腑,兼中脏也。
今天这个案例内容较多,脏腑皆伤,病重,难入手。
问:为何不针?中风不是常常针之吗?汤药取其“荡”之寓意吗?
答:虚症明显 不针 中上焦阳虚
问:阴虚,阳虚,都不可针?
答:虚就不能用太多针,针大多都是调整自身之气。阳虚,就是气不足
那你咋调动
水库没水,你怎么用这个水去浇灌别的地方,那肯定首选给他来一场大雨
阴虚倒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