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刚上高中那会,少不更事,血气方刚,特别热爱三国,曾经在暑假时一周之内连读了两遍《三国演义》,奸雄曹操,枭雄刘备,英雄关张赵等,一生“逆天抗命”事必躬亲的诸葛孔明,临死嗟叹“既生瑜何生亮”计谋超群的公瑾周瑜,一代奇才郭嘉、荀彧、司马懿,武功盖世吕布、马超、张文远等……这一个个鲜活的能人异士如数家珍。每每跟同学们讲起来都是激动万分,时常深陷在杀伐攻略、金戈铁马之中不能自拔,幻想执掌千军万马,运筹帷幄,此等快意人生,纵有百死一生又夫复何求!也时常如太史慈一般喟叹:男儿在世,当提七尺长剑,立不世之功!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热血燃烧着对未来无尽的渴望,也坚信自己的人生会像书里的英雄人物一样,建立丰功伟绩,后世流芳。
后来上了大学,学了管理学,自以为找到了某种能快速与人“勾连”的捷径,那时候的想法很功利,目的性很强,总想快速学一些拿来即可指导实践的方法知识,所以读了很多“工具性”的书籍,自然也少不了很火的三国题材,其中有一本就是《水煮三国》,当时觉得这作者太牛了,为嘛会把人和人以及人和事的关系看的这么透彻,这么一针见血,仔细研读了几遍,还在书上做了不少的读书心得,读完之后颇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心中充满了长剑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势。对三国的热爱延续到游戏当中,从最早的街机,到后来的网游,基本我玩过的游戏当中绝大部分都跟三国有关,最为经典且让我痴迷不已的是大型即时战略游戏---《三国志11》系列,经常率领一支铁骑,攻城伐地,斩将杀侯,泰山封禅,一统华夏,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游戏竟然是日本人做的。
再后来,毕业了,工作了,长大了,物换星移,看人看事都不一样了,又想从另一个更客观的角度了解三国这段历史,试图让自己再从历史的长河中搜寻些不一样的东西,所以特地买了陈寿的《三国志》,虽然是古文,但也不算特别晦涩难懂,可惜的是已经丧失了那份对书籍苛求的心劲,偶尔读几页,一直没有很系统的完整研读下来。
工作久了,功利浮躁不断侵蚀着那份原本的初心,做什么事情总想得到点结果。少不更事的指点江山不在,初出茅庐的激扬文字淡退,越发发觉自己的脑袋越来越空,日渐感受到提笔忘字的无力感,喝酒唱K打游戏成了业余生活的主导,书本成了索然无味可有可无的消磨品,这段可怕的蔑视精神食粮的过程直接导致了数年的荒废和萎靡,心灵的迷失比工作出错更让人沮丧和无法忍受!
然而,事情出现了转机,有了女儿之后,在给她读了数十套绘本之后,蓦然发现,原来我想教育的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于是,又重拾读书的乐趣。其实想想,为什么要读书呢,难道真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对,也不对,如果就是冲着黄金屋和颜如玉过去,反而欲速则不达,如果读书是为了充盈已日渐空空的大脑,增加自己对新世界的认知,不断发现自己的未知领域,提升明辨是非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化为人处世的优秀品格修炼,这些东西或许会量变到质变,然后是水到渠成。生命如大河大江,奔腾不息,滚滚向前,但也常常焦躁不安,寂寞难耐,难得的是能静下心来,仔细感受书中那份清香扑鼻而来。
读书不是为了非要立马得到点立竿见影的东西,而是要让自己那颗物欲横流中喧嚣尘上的心平稳落地。
所以,时常也在问自己,为什么不放下手机,远离是非的闲谈扯淡,好好地读一段文字呢?!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