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王荣生教授的这本《阅读教学教什么》,心情还是有些激动的。但是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的 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立马就难住我了。再往后翻,读了大概有一两页,我就读不下去了,里面的概念太多,我记不住啊。于是就将书放了下来。
等到过完年,正月初七开始,我又拿起书读了一遍。这次读的时候竟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会和第一次读有如此的差别呢。一是这次读,我带着目的和目标去读。我通过读这本书,我想获得教阅读的方法。二是我运用了王荣生老师在书当中所提到的阅读方法。遇到不懂得名字或者概念,我会去查字典、查网络、查实例,然后将这些专业性的名词或者概念用我自己的话写出来、讲出来。比如在读到第六页的时候,书中提到“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实际上包含着‘解码’和‘解释‘’这两个互为关联的领域。书中对“解码”的解释是:认字识词,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我在理解“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这部分有了困惑,解码到底如何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呢,我查了百度百科,解码是计算机的术语:解码(Decoding)是指受传者将接受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信息的过程。知道了这个我就理解了书中关于解码的定义也就是在阅读中的解码指的到底是什么。原来通俗地讲,解码就是把你从文本中获取的符号和文字的信息转换为你对文章语义的基础认识和理解。三是我学会了“点评划注”。
这些我在书中学到的方法极大地帮助了我阅读这本书。同时,这些方法也是可以去教给孩子的。在这里我想谈谈关于阅读过程当中的“解码”。“解码”这个理解的层面,我认为是孩子可以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去完成的。但我们也要教给他们方法——清字。就是我们要教给孩子,当他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如果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了解的字的时候,一定要去自己查字典,将这个字的意思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再回到文本当中,去理解放在文本中共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这些字其实就好像一个个的计算机符号,当他把这些符号全弄明白了,那自然就完成了“解码”。
关于教师到底该如何教学这部分,也的确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启发一,我们所要教的阅读,文本体裁可以更宽泛,除了童话和小说,还可以教散文、教古文、教诗歌以及实用文体。启发二,阅读不光体现在文字上,还体现在标点符号、声音和画面上。特别是在读到讲《风筝》这个课例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关注到用词的语调、让孩子们去读。关注到一个逗号,让孩子们联系逗号的作用和上下文去体会。这真的是让我茅塞顿开。让我想到在我们的阅读课上,其实可以让孩子们多朗读,朗读那些需要靠声音去理解的文字,让声音流淌到孩子们的耳朵里,带着他们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同时,也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图画去表达文字当中呈现的画面,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字转换为图画,然后把它解释给大家听。这样一来,孩子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就多了一条路径,当他用色彩和笔将文字呈现的部分展现出来的时候,他对文本所传达的感情就一目了然了。还有就是对标点符号在文本中作用的理解,其实这个部分,我之前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但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会在读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会去多。想想作者在一些特殊的句子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意义,并且在带领孩子们去阅读的时候,也会引导他们去关注,去体会。启发三,阅读非教不可。在这个大部分人都围绕着考试成绩在转的时代,我选择了阅读这件事,我觉得很幸福。阅读如果不用教,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会为故事中的人物哭或者笑,他在读的当下会觉得特别棒,自己读到一个非常有趣、感人、好玩的故事。再过一段时间,你去和他交流,他多半会忘记这本书,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他没有建立自己和书的链接。没有将自己 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到这本书中,去理解他。我们都有一个感受,小时候死记硬背的数学概念,现在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我们真正理解的那些东西,却很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所以,阅读也是这样,只有理解了才能印象深刻,才能提升自己。当然阅读教学的意义并不是只在理解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锻炼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使他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帮助他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而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带给孩子们的。
阅读是件上瘾的事,一旦开始,就没有办法停下来,我很幸福,也很幸运,我遇到了他,也遇到了同样爱阅读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