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人格即是我是谁,不同的人格在相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做陪护工作时,我们需要灵活根据对方的情况进行调整。
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计划完成目标这是诊断的目的。评估他的自我功能,社会功能现实检验,找出他早期心理发育中没有完成的部分。
常见的评估思维:什么问题,怎么来的,如何来的。这些依托于临床心理学,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而不同的理论包括有:埃里克森的个体发展理论;人与其照顾者的影响的客体关系理论;极高的预测性和临床应用性的依恋理论。
我们常说的埃里克森理论0-12岁,可以用以下四个问题涵盖:1.我觉得我所在的世界、环境安全吗? 2.我觉得我是好的、我是值得被爱的吗? 3、我能做什么?4、我能做多少?这看似平常的是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基础安全,信任;自尊与羞耻;自主、自信、主动性;自控、掌控感、现实感。在0-12岁中这些问题出了差错或是偏离了主轨道,会影响青年、成年后的我们。爱的问题,爱的能力也原发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