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沙家浜旅游,景区内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不能不去的地方。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新四军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的天然地理条件,在这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
作为芦荡火种的发源地,沙家浜过去的一切,如今通过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陈列,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吸引了众多游客。去7月28日,记者来到这座庄严肃穆的纪念馆。进入馆内,一个个昔日抗战英烈的身影扑面而来,夹杂着炮火声、呐喊声,让人仿佛置身战火纷飞的年代。
“如今纪念馆的区域,就是昔日的芦苇荡地区。抗战时期,36名伤员就是依靠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在芦苇荡里一边医治伤病,一边与日伪周旋,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沙家浜分会秘书长徐耀良为记者讲述了其中两个片段。
有一次,日本兵得到消息说芦苇荡地区可能有新四军的伤员,他们驾驶汽艇来到村附近的河道,准备上岸搜查。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村民孙大生的家就是伤员们养伤的后方医院。孙大生获悉后,立即让附近村民把伤员们转移到芦苇荡。这里有一万亩荒地,大片芦苇形成了天然屏障,易于躲藏,且芦苇荡河道狭窄,敌人的汽艇很难开进来。日本兵上岸后,挨家挨户搜查,这时孙大生想到家里还有伤员们治疗用的药水棉、药瓶等,要是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抱起所有的医疗用品跑向附近的小河,将它们扔到河里。不料这些东西并没有沉下去,而是悬浮在河面。正在此时,日本兵来到这里。说时迟那时快,孙大生抱起边上一捆草扔到了河里,将那些悬浮的药瓶覆盖住。日本兵让翻译问:“你这是在做什么?”孙大生回答:“我在这条河里养了些草鱼,正在给鱼喂食呢。”日本兵了解到附近确实有很多居民在河里养了鱼,便没多问,朝下一户人家搜去了。
像这样的故事,徐耀良可以讲一箩筐。“当时,孙大生家附近的河里还停着艘修枪船,由修枪师傅负责维修、保养的船只。”徐耀良告诉记者,有一次,日本兵的汽艇又开了进来,直逼修枪船。孙大生心里明白,这时驾船逃跑的话无疑就暴露了,况且手摇的修枪船根本跑不过敌人的汽艇,一旦被追上就完了。他环顾四周,发现附近有一个算命的瞎子,立即将他搀扶到修枪船上。瞎子立即明白了一切,他配合地拿起手中的三角铁,叮叮叮地敲起来,一边喊道:“算命啦,算命啦,有人要算命吗?”而孙大生则摇起修枪船,直接向敌人汽艇的方向迎了过去。在擦肩而过时,船被日本兵叫住了:“你们是干什么的?”孙大生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是先生算命的算命船,我正载着他出去给村民算命呢。”日本兵向翻译求证,证实附近确实经常有算命船出没,便摆摆手,驾驶汽艇向村里驶去了。
抗战时期,沙家浜地区的群众凭着机智的头脑,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多次与敌人斗智斗勇,为保存抗战火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