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历史上最有才、最好玩儿的男人(上)

                                                                                     作者:山海君

                                                                                     公众号:山海一壶酒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一生经历跌宕起伏,留下诸多名篇佳作的同时,也有很多趣闻轶事为人传颂。作为能和李白、杜甫在文学成就上比肩的人,他为人所记的不仅是诗词、书法、绘画,更是他在面对仕途坎坷时破茧重生的勇气和对待生活的可爱与达观。

苏轼,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人,先辈的名字仿佛昭示了苏轼这一生,将阅尽人生百态,尝遍酸甜苦辣。他的父亲苏洵在苏轼十一岁的时候作《名二子说》,阐释了作为父亲对苏轼、苏辙取名的因由。那句“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就已道出了作为父亲,苏洵深知自己的大儿子苏轼不懂得隐藏锋芒,日后难免为人所妒的担忧,也正因苏轼天真直率的性格,虽然导致了仕途不顺,却也在艺术成就上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初露锋芒遇伯乐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

嘉祐元年(1056年),21岁的苏轼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并以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打动了主考官欧阳修以及小试官梅尧臣,当时身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误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就封了第二名。后来欧阳修得知此文为苏轼所作,不禁感叹“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翻译成人话就是说:“这货以后就是本朝最强王者,出手就能carry全场。”此时苏轼名动京师,风头无两,幸福的小风吹着他这个小鲜肉,人生简直不要太得意。

就在苏轼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他的母亲程氏逝世,父子三人回家奔丧,苏轼守孝期满后考取了功名,做到了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而后几年,苏轼又经历了丧妻、丧父之痛。治平二年(1065年)结发妻子王弗病逝,治平三年(1066年)父亲病逝,承受巨大悲痛的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亲人的离去,让苏轼久久不能平静,即使过了十余年,他在梦中还是会梦到亡妻,并写下那首情意绵绵又凄凉哀婉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当然,这并不影响苏轼后来继续娶妻、带着丫鬟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这也许是已故妻子王弗想看到的,毕竟苏轼的一生,基本都在苦中作乐,第二任妻子王闰之陪他25载,辗转多地,生活也多了一些慰藉。

                      最具才情的逆行者

苏轼在京做官期间,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因与其政见不合,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主动请求出京任职,后被授予杭州通判,在杭州苏轼游山玩水,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此时苏轼远离政治斗争,每天写诗聚会,佳作频出,请他喝酒的人排起了队,生活也还算惬意。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被调往密州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又在徐州任知州,在徐州做官期间,黄河决口,洪水聚集在徐州城中,所有人都仓皇出逃,苏轼一看这还了得,你们都跑了老子一个人治个锤子的水!于是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回到城楼,号召官兵齐心抗洪,众人看到身为太守的苏轼拿出了和所有人共进退的决心,都像是有了主心骨,便留下来一心抗洪。最终通过七十多个日夜的奋斗,保住了徐州城,也留下了首起戏马台,尾至城墙的“苏堤”。

               乌台诗案和艺术大成的苏轼

乌台诗案是对苏轼的一次重大打击,但也间接造就了在艺术成就上可与杜甫、李白比肩的一代文豪。

公元1079年,苏轼上任湖州知州后,写给宋神宗一的封《湖州谢表》被新党官员利用,对苏轼写的“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话大肆歪曲,诬陷苏轼讽刺朝廷,对皇帝不忠。当时皇帝宋神宗一心变法图存,苏轼反对新法,偏说自己看到新法就脑壳痛,看到新党的人就觉得像瓜娃子。于是一封例行公事的文章,因为苏轼在其中掺杂个人情绪而被人利用,导致招来牢狱之灾。新党势力借题发挥,又从苏轼的其他众多作品中挑出那些所谓讥讽朝廷的诗句,一时间苏轼成了众矢之的。(当时苏轼并未全盘否定新法,而是对于新法改革过于激进不赞同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

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从湖州押往京师,受牵连的人有数十人之多,历史上称为“乌台诗案”。之所以称为乌台,是因为御史台上种植松柏树,常年有乌鸦在这里栖息,因此御史台也称为乌台。

新党势力欲置苏轼于死地,不少与苏轼政见相同的人极力营救,连已退休的新党代表王安石都看不下去,告诉宋神宗你见过谁在盛世杀有才能的人?言外之意就是,杀了苏轼,皇上名声一定受损。曹太后也劝告皇帝,仁宗在位的时候常常因为科举考试选拔出了苏轼苏辙二位兄弟感到欣慰,你总不能给他一个耳光吧?此外苏轼相爱相杀的驴友、同事章惇,虽然也是新党一员,却力保苏轼不受陷害,加之宋太祖赵匡胤早已立下不杀士大夫的规矩,苏轼总算是得以保全性命。(但后来苏轼流放儋州,与章惇也有直接的关系,这也许算是宋朝文人的风骨,打压人但是不会无缘无故置人死地。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一个无任何实权的职位,俸禄低微,甚至不够养活一家人,苏轼只得自己开垦一片荒地自己耕种。即使落魄至此,苏轼仍不忘追星,这片荒地他为了效仿自己的偶像白居易,取名为“东坡”,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东坡居士。

在黄州苏轼面对着荒凉萧索的环境,处境尴尬,心灰意冷之余写下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由于受到乌台诗案的影响,苏轼开始封闭自己,从来不写信给亲朋好友,甚至对于亲友来信的问候也只字不回,对于饮酒作诗这种平时喜好的事,也克制杜绝。苏轼深受乌台诗案的影响,才导致自己贬官,甚至险些遭遇杀身之祸,因此初到黄州时他小心谨慎,不想再被诗文所累。

在黄州的生活由曾经的笔墨纸砚变成了锄头镰刀,曾经的风雅变成了现在的朴实,由在朝为官变成躬耕田间,这巨大的落差并没有让苏轼变得郁郁寡欢,而是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大都形成于黄州的这段岁月。

苏轼年幼就喜好佛、道,8岁就曾向道士张简学习,早年也读佛经,遍访高僧。在黄州的苏轼,为排解内心苦闷,以求超然物外,因此在黄州安国寺长老指导下,开始修禅,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也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修禅得定的功夫也日益深厚,但修行归修行,该愁的时候还是愁。在某个落寞的夜晚,苏轼吟出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就是那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黄州的生活也不全是苦闷,苏轼经常会游走在田间、集市、河畔,拉着一帮农夫、小商贩、渔夫等人闲聊,甚至要他们每人讲个故事,这些人讲不了他就自己编故事,和刘禹锡不同,苏轼是谈笑有鸿儒,往来也有白丁,他自己也得意地说:“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有人规劝他要择人而交,不要过于随意,他又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时的苏轼可以和各种身份的人交谈甚欢,而他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如果说被贬黄州之前他的作品包含了机敏睿智、春风得意,那么黄州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变得意境深远、包容万物,对人生的思考以及面对逆境的坦然豁达跃然纸上。此时的苏轼,四川人骨子里的那种乐观迸发了出来,仿佛可以听到他对坎坷的命运说:“来噻,你来弄我噻!”

初到黄州时自我封闭、闷闷不乐的他,开始了自我锻造,写下”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来给自己打气,以至于逐渐的放飞自我不拘礼法。北宋时期,律法规定不可以随意宰杀耕牛,不可以半夜入城,然而苏轼和朋友兴致来了,悄悄宰了耕牛吃肉,跑出城外与人喝酒,喝到大半夜城门关了翻墙回来。这种每天跑出去翻墙喝酒,又翻墙回家的事,苏轼在黄州没少干,当时如果有美特斯邦威,他一定是代言人的不二之选。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

他开始变得笑纳一切,不悲不喜,因此道出了“心安之处是吾乡”,写下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生活依然辛苦,但他从中找到了更多的乐趣。

和老友陈慥谈论佛法来了兴致,两个人大半夜不睡觉,陈慥老婆实在受不了,大声呵斥表达不满,吓得陈慥手里的木杖跌落在地,一脸茫然的可怜模样,让苏轼嘲笑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想想操着四川口音的苏轼,打趣和陈慥说:"没看出来你娃儿还是个耙耳朵。"他在黄州的生活,也多了一丝乐趣。

作为一个文人,他不像李白那飘逸放逐,也不像杜甫那般总是眉头紧锁,而是虽不得志,却一生都在朝为官,力所能及地做着有益于民的事,还不耽误给自己找乐子,这一点,像极了当今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而且更为超脱。

某天夜里,苏轼喝完酒回家,敲门许久没有人开,可能是觉得有点委屈,一个人跑到江边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一写吓坏了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他既是苏轼的好友,也有监察苏轼的职责,看到这句诗他以为苏轼乘舟溜了,急得满头大汗,一路屁颠屁颠跑到苏轼住的地方,结果看到了因为熬夜太久,还在呼呼大睡的苏轼。作为一个当代人,我很佩服徐君猷当时没把苏轼按到床上揍一顿。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

在黄州经历阵痛后,苏轼慢慢融入这里的生活,开始务农耕种,每日挥洒汗水于这片土地,他广交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既有当地达官贵人,又有同乡的巢谷、道士杨世昌、诗僧参寥、画家米芾,还有以前认识的老朋友马梦得等人都来与苏轼把酒言欢,黄州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总算有了生机。

古今的文人,不少都有个毛病,就是写的东西不食人间烟火,此时的苏轼,已经完成了自己在文学上的飞跃。亲自躬耕田间,和贩夫走卒谈天说地,闲余时间研究几个美食犒劳自己,识得人间烟火也深知民间疾苦,更是历经生离死别与大起大落,此时的苏东坡,像是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一颗参天大树一般,历经沧桑,终成大才。他将这段岁月历经的磨难忧愁与自己的乐观旷达诉诸笔端,作品也愈发成熟,广为后世流传,比之于杜甫、李白,不但没有丝毫逊色,反而有超出之势。


在黄州,苏轼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诸多作品,以及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也在黄州诞生。


参考资料:

1.央视纪录片《苏东坡》.

2.刘金祥. 苏东坡的民本情怀[N]. 深圳特区报,2020-01-07(B07).

3.重读苏东坡轶事[J]. 李慧琴.  教书育人. 2006(0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9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2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4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4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71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3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9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3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87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4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7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7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3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7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41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