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遇到越让孩子干什么,他越反着来对着干的时候?此时不只父母被搞得焦头烂额,孩子还气鼓鼓地一脸不服气。一直以来,父母都在关注孩子教育。可是,这连基本良好沟通都没有,又谈何教育?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这里先讲一个小故事:
当时在美国有个实验,对待出生不久的婴儿哭泣不管不顾,甚至只要哭闹就不抱,安静才去看下,由此训练出的孩子安静听话。“哭不抱,安静才抱”的方法风靡全球。可事实证明,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阶段,母亲温暖的怀抱,平静的抚慰和及时满足婴幼儿需求,才是最应该做的。
后来这些孩子长大后性格孤僻,为人冷漠,抑郁症狂躁症都在这群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他们这一生没有感受到爱,也不会去爱了。
一个小婴儿连基本情绪都不能表达出来,父母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是要这样什么豆听话照做,乖巧安静的孩子吗?如果不想,再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对着干。
1.“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父母和孩子争论不休的本质问题,其实是“权利争夺”。父母都是要孩子听自己的,而孩子总感觉自己被管束,不能自己说了算。于是,都要对方按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不允许有异议。一个命令式,一个被打压,心里自然去反抗。
2.自我发展,注重尊严
孩子也是有尊严的,特别一岁多以后开始有“自我”意识这个概念。天性中,他会尝试去对着干一些事情,“你必须怎样…”“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其实此时说出的话,都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关系中,同时也不顾及孩子尊严。
3.无界限
假设孩子想要父母做一些事,父母如果愿意,那就痛快做。如果不愿意,那就拒绝孩子的请求,这就是界限。但往往没有界限感时,都会对孩子反抗,觉得你怎么能让你爸妈做一些事?都不顾及事情,重心全都在你是孩子,不能要求父母上了。
孩子并不是按照我们所学的“公式”来跟我们互动。相反,我们会对他们要求更多,让他们很不自在。因此,父母要做些变化。
首先,父母说话用词要换一下,把命令式语言换成单项选择。
我家二宝想要出去玩时,就是不愿意穿外套。“快过来穿上衣服,外面冷”两岁宝宝却一直在说“不要不要”。后来,只能换个方式跟他说“宝宝,只有穿了衣服才能出门”他这才乖乖穿好外套。
其次,平和的心态及情绪很关键。
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什么特殊事情,往往是彼此情绪出现问题。当孩子出现不听从自己说的话,作为家长都会多少感觉,这是孩子对自己的挑衅。其实,在此时父母先把自己心态放平和,情绪稳定有利于更准确传达自己意思,孩子也不会因此产生对抗情绪。
再次,一个人不能改变任何人,只能去影响他们。
一直以来,我们的父母也没有学会什么教育方式,这群80.90后也懵懂长大,开始为人父母。有时因为不想按照父辈当时对待自己的方式,再去对待自己孩子,那种不被看到,不被接受的感觉一直存在身体记忆里。因此就去看书学习,研究如何更好教育和陪伴孩子。
孩子出现对我们发脾气,不听话时,父母要考虑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现在这样,他是想表达什么。听到看到他真实的存在,能全身心包容他,包容此刻孩子最真实的展现。除了理解和爱,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这里并不是无底线对待孩子,同时也给孩子建立规则和界限,彼此互相遵守彼此界限。所有教育的初衷,我想都是出于爱。
孩子教育任重道远,父母从孩子身边细节做起。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孩子和父母关系的本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