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在B站了解到这部17年的美剧——《使女的故事》,在那个关于女性平权的视频剪辑中,这部剧占着举重若轻的位置。
关于女性平权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许久,从《傲骨贤妻》到《女性参议者》,再到《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为女性发声,提升女性地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由此我先入为主的认为《使女的故事》同样是一部号召女性“站起来”的美剧。
然而真正开始看剧的时候才意识到这部剧逼人绝望的阴暗面。
剧集依靠现实与女主对“从前”的回忆相互交集而成。
最初和丈夫的相遇,女儿汉娜的诞生,夫妻共同抚养女儿成长的过程……这些美好珍贵的回忆,在女主身陷地狱的时日里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和活下去的理由。
就像看过的大多数“鸡汤型”美剧一样,我认为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会从地狱中成功逃脱,寻找到女儿并回到丈夫的身边。但是这部剧却一直在将人带入绝望的深渊。
试图带着女儿和丈夫一同逃往北方,半路上丈夫被枪击,女儿被掳走,自己也身陷囹圄成为一名上帝的“使女”。
所谓“使女”就是被信仰美化的“生育工具”,秉承上帝之名,让女性不断的履行生育的义务。剥夺使女们原本的姓名,将她们派遣到妻子不能生育的大主教家中,为主教和妻子生育,一旦孩子出生,过了断奶期,使女们就会被派到下一户大主教家,继续履行责任。
逃脱或者反抗这个“伟大的”责任,就会被处以电击,挖去右眼,剁下双手,或者直接被绞死,免去更多折磨。
期待一同长大的朋友莫伊拉能够成功逃脱地狱,抵达新世界,却传来了朋友逃跑失败,被处决的噩耗。
为“上帝”孕育新生命,“受祝福的孩子”降生,身为母亲想要抚养她长大,却被强行带离幼子的身边,更名改姓去下一户人家,继续尽使女的责任,孕育新生。
终于放弃希望,一心只想在地狱活下去,用谎言粉饰太平,当她终于放弃挣扎的时候,传来了丈夫活着的消息。
隔着一条街道的距离见到了久违的女儿,却连走上前说句话的能力都没有。
鲁迅有言,“悲剧就是将所有美好粉碎。”
在一片黑暗中为你点亮一束光,然后让你眼睁睁看着微弱的光熄灭。
而这部剧则是让你眼睁睁看着光束熄灭却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是最残忍的刑罚。
走不出去的世界是楚门的世界,逃不出去的悲剧是使女的故事。
对比之前提到的几部剧,《使女的故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反其道而行之。它没有一步步提升女性的地位,而是用更偏激的方式降低它。
取消女性拥有银行账户的权利,禁止女性工作,发现女性阅读就会被剁掉手指,到后来彻底失去自由,失去一切。
逛街、喝酒、唱歌、跳舞,这些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是一个母亲准备抱着女儿跳河时,能想到的最好的场景。
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所展现的残忍,更血淋淋。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正理解到平权的重要性吧。
尽管到了今天,女性仍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就业上有性别歧视,工作上有性别偏见带来的压力,婚姻上也有生儿育女的催促,既要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这些责任与义务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避无可避。
但不要说斗争是徒劳无功的。越来越多的人为女性地位发声,并试图为女性平权。脱下传统偏见的外衣,将歧视和不公从女性身上剥离。无论是侵犯还是歧视,都不是性别带来的灾难。
众生生而平等,没有谁生下来带着应得的惩罚。
在一些地方,连做出选择这件事,对于女性而言都是天方夜谭。她们被迫成为附属品,成为工具,被观念束缚,被偏见桎梏。
我们想要的不是特权,而是在面对更多事情上,能够拥有和男性相同的权力。
性别从来都不该是划分权力的分割线。
就像最后一集里使女们不肯杀害同伴,做出应尽的反抗,我们能做的很少,但哪怕只有一点点,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改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