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及大量观察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客观存在着大致相同的基本历程。一个人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到某所学校做教师被称为新手教师。通常经过二到三年的经验积累,他们会逐渐成为熟练的新手教师。再经过三到四年的实践磨练,会逐渐发展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时候他们已经完全可以站稳讲台。一般而言,站稳讲台需要五六年时间。在成为胜任型教师后,教师会进入教师成长的高原期,婴儿有的教师专业发展会停止不前儿,有的教师则通过以进一步的钻研所教学科的内容,在自己教学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研究领域与兴趣,找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而成为业务精干型的教师。这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教学技能,教学积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度得到广泛的认可,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处于较为和谐的状态,教师个人职业的幸福指数显著增高。
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教师要想站稳讲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具体的来说必须具备三类知识:
第一类是原理知识。即学科的原理规则,这是教师从事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基础,但仅有原理知识且掌握的非常好,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做个好老师。
第二类知识是案例知识,也就是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个老教师相对于新手教师而言更多的优势。老教师由于有着更丰富的案例知识,因此能够更好地站稳讲台,能够更好地处理课堂当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甚至能将不利的情况转化成积极的因素。按理知识有两类,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因此案例知识的获得通常也有两种途径,直接经验需要通过亲身体验不断积累,间接经验可以通过学习消化他人的案例知识进行转化。
第三类是策略知识,也就是将原理运用案例的技巧与方法,为什么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到一所到同一所学校任教同一门学科,其中一面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非常良好,而另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差,甚至被学生赶下讲台呢?从他们的知识结构来看,在原理知识及案例知识方面应该差别不大,差别恰恰是策略知识方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某某教师。会焦某某教师不会教什么教会教什么叫不会教差距就是每个人对策略知识的掌握,理解与应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