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周末,居然比平时上班醒的还早!原本打算窝在被窝里再懒一会儿的,可小家伙却不答应呢,左踢右踹的。索性起来收拾停当吃了早点,此时时针刚刚指向8!omg...
看着努力从雾霾的魔爪中挣扎出来的阳光,晨读在我的脑海中闪现——这是多久没有做的功课了?自从把雅思考完后简直对待英语就像是敝履,即使在和jpm通电话会议用到时也是极大的怨念!说好的胎教呢?说好的带娃出去见识下诗和远方呢?都在安逸的舒适区内灰飞烟灭!
那就走起吧,听抄、跟读、查确切的含义、诵读,完整的做完3个回合后——10点!这期间嘴巴拉不开栓、舌头打结、大脑转速跟不上等等问题,都暴露无遗。之前的输入即使再多再精细,当面对输出的时候,自己笨拙的样子仍然让人难以置信!
这也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有那么多想看的、那么多想学的,或者已经觉得学的不能再多了,可一旦真刀真枪上战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腿压根迈不动步子、甚至是尿了裤子!从不断的输入切换为持续的输出模式——这是日更的原型——我想这也是永澄在面对课程迭代升级时发出的大招吧!
习得一项技能或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通常会在三个层次:
1、目的:要做什么,去往哪里;
2、目标:怎么做,如何规划好一个又一个小的阶段,直至到达既定目的地;
3、执行:用行动说话、作品声音,并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目标。
也许在刚刚按下发令枪声的那一阶段,这三个步骤依次发生。随着赛事的进行、跑道的不断延展,我们就需要把这三个层面的东西同时考量了。人本身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在刚开始着手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常常会转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当进行了数次头脑风暴后发现,穷尽了所有可能的意义竟然仍然存有质疑——此时离我们已然忘记了要做的事情、更别提在执行中调整了,不了了之、半途而废就这样发生了。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我对它不感兴趣,所以我不做也不屑于去做!事实真是这样吗?兴趣真的100%是天生的吗?
不尽然!想想大家的兴趣都发生在什么情况下?是不是你做的ppt得到了Boss的表扬,并在公司内传你为ppt大神,那么为了保持住神位,你是不是对幻灯片制作中涉及的各种奇技淫巧愈发的感兴趣呢?是不是想在下次的产品演示会上再次出风头收获一众粉丝的星星眼呢?抑或在搭档的配合下,你们竟然出其不意的拿了集团内的羽毛球冠军,不仅上了公司Oa的新闻首页甚至在食堂吃饭时也有人认出你就是那个羽毛球打的特别好的高手——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扣杀十个里有九个是下网的,but,who cares?你就那个拿了冠军为公司赢了比赛的king 啊!那么为了保持王者之位你是不是要在私下更多的去核高手切磋学习,甚至会请私教来对你久久未能通关的技术加以指点呢?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你懂的。。。
以上的两个案例是不是很好的解释了兴趣的来源呢?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是因为做好了才让我们产生了兴趣!
原来我们一直颠倒了他们的顺序并发自内心的坚持着自己的偏见,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这与上面提到的学习和英语练习都是相同的,只有在做多的情况下,舌头自然就捋顺了,发音也就更为自然了,思维也就跟的上了,自然就变成了第二语言;变成了自己的(也就是擅长了),做的自然就比别人好了,激发了兴趣后就变味更喜欢去做去说去阅读,也就更贴近母语水平,如此形成的一个良性循环让参与者、执行者受益匪浅!
日更系列也如此!我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高,很多观点不能像大神那样直击要害,让人看过后大彻大悟!可大神们也是从小白开练的啊,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我一天不输出、一天不行动、一天不去做,那么,大神就永远是别人!
即刻去做——才是你最为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