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潮州市,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叫——府前街 ,府前街也叫打铜街,古时候铜制品交易繁盛,聚集了不少以手艺谋生的潮州匠人,现在这条街已经是冷清萧瑟,旧日蘩荣不再。但是,历史终究会沉淀,在某些不经意处,写满人世悲喜的百姓故事,依旧是呼之欲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打铜街的其中一位手艺人-林华强,去品读一下他手中那一把把精心打磨的铜壶,究竟有着多少岁月的悠长意蕴。
在这间只有4、5平方的铺子里,林华强每天从早到晚,敲敲打打已有20多年了,府前街现在已经改名为义安路 ,但不少当地老一辈人还是习惯叫它打铜街,这个简朴的名字,记录着这条街道曾经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原来这整条街有几十家打铜的,大体是大埔客家人,解放前后这些人有一些,去工厂上班,有一些去外地,就剩下一两家。
制作铜艺品是梅州大埔的传统手工艺,解放前,不少大埔打铜人南下谋生,潮州作为当时岭东经济文化中心,汇聚了不少工艺精湛的大埔打铜师傅,林华强的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林华强说:"爷爷当时是从客家大埔南下打铜,旺记是因为爷爷的名字,叫阿旺。"作为世世代代以打铜为生的打铜世家,林华强也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爷爷的祖传手艺。林华强说:"那时候,爷爷总是跟林华强说一句话,技不压身。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爷爷说,学点这个,以后功夫学在身上总不会误人,开始学是没什么兴趣,因为做手工要有耐力,后来,慢慢学会了,就有点兴趣了。我自己做这些东西,东西做出来成功了,我就会乐在其中,所有以慢慢地在对这一行有感情了。
一开始,做的铜艺品种比较丰富,但没想到,之后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做法, 但是有个女人来找铜壶,她说她身体缺乏铜元素,说要用铜壶煲水去喝,所以我就帮她做了个铜壶,之后我觉得,还有人要这个东西,所以我就开始着手做铜壶。"
从此,林华强专注做铜壶,他精心锤炼技艺,逐渐把铜壶做为旺记的招牌产品,潮州是工夫茶故乡,潮州人雅好茶道,对茶器非常重视,旺记铜壶造型古朴美观,故此在潮州城内博受欢迎,供不应求。现在人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逐渐越来越多人爱上茶文化,修身养性。
古书里有提到,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旺记铜壶它不仅可以欣赏传代,又可以补充身体的铜元素,对身体有益处。现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旺记手艺人现在只有年过半百的林华强先生一个人做,也没有办法做得快,精工出细活,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铜壶工艺不算复杂,但是每一个环节和部件都十分讲究,林华强说做了这么多年,做壶全凭一种感觉,旺记铜壶的壶嘴是有弧度的,出水才不会垂出来是,水流细长有力茶人上手好控制,可谓是泡茶利器啊。
做这种物件都是熟能生巧,做熟了就懂的了这壶嘴做后效果会怎样,做的过程要加热,放凉后再来锤 ,做一把壶要锤多少次,是无法计算的了。
说到这门传统手艺的继承问题,林华强说儿子在外读大学,继承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的话,他会招手学徒传授手艺,希望这门手艺有人学,传下去……但是主要要有合适的人选,年轻人一般做不下去,做手工比较辛苦,两手黑黑,现在年轻人都怕辛苦
目睹当今某些传统手艺,日渐式微,再联系到自家铜壶的传承问题,林华强也是颇感无奈。。。
但他也表示,不管以后有没有人继承,自己都会继续做下去/。做到有一天做不动为止,喜欢的东西就会坚持下去,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这是林华强的真实状态,对自己手中的传统手艺,他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痴迷和乐观。传统的东西,永远都会发扬下去,接下来有时间还会创几样新的品种出来。
打铜街上,人来人往,然而不管外面多么喧嚣浮躁,林华强都不受其扰。每天,他都是宁静专注的打磨这手中一把把铜壶,林华强说每天都做工,要心静,不能生杂念。
每当打磨制作好一把铜壶,就是林华强先生心情大好之时,炭炉铜壶煮出来的茶,特别香,因此林华强先生常常以此煮茶,会三五知己,坚守数十年手艺的他,唯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带有潮州传统文化特色的事物生生不息。这就是一位普通传统手艺人的简单生活和质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