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8.4)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通译】
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学究】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不可能所有事都亲力亲为,这样即便再有精力的人也不可能做出很多事。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做到透,必定有所收获。所以一定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才是明智之举。人的成功不在于有所为,而在于有所不为。
【原文】(8.5)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通译】
孟子说:“说人家的坏话,招来后患如何?”
【学究】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这是人的生存常态,当然专门以背后说人不是的行为就成了一种病态的行为。尤其现在很多行业以说他人不是成为生存的工具,实在是不清楚自己的生命价值到底在何处?悲哀至极,难以言语。
【原文】(8.6)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通译】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学究】
《论语.子路》里说过: “言必信,行必果,任任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 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 的。我们可以说错话做错事,但要明白说出话做错事,有这样的觉察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原文】(8.8)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通译】
孟子说:“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学究】
《道德经》中经常把道当成婴孩,也就是纯真的人一定有棵赤子之心。孟子在这里谈到圣人必定有童心未泯的时候,恰恰与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真正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一定不会显山露水,有时候他的行为简单而踏实,不给他人以故弄玄虚,总是给人以欢乐,轻松创造环境。
【原文】(8.9)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
【通译】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学究】
深造的目在于自得,日积月累以至于深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宪问》已经说得这样的概念了。“欲其自得之’就是为己,反之则是为人。孔、孟论学问之道,用心良苦。
每天坚持做学问,难道是为了显摆自己吗?有这样心态一定难以探究究竟的学问,唯有明白乐及他人,明白自然之道,通透生命意义才能做到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