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洛阳焦点中级一期第249天分享(2019.4.28)
下午送完闺女,回家看父母。这几年,这条路,几乎每周都一成不变的这样走过。
车子拐进胡同,就看到父亲那张破旧的躺椅。父亲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躺在家门口晒太阳,看来来往往的人流。说是人流,村子里哪有几个人呢,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村子里跟父亲年龄上下的,也寥寥无几。加上老爸眼睛花耳朵背,偶尔匆匆经过的人,已很少主动跟他打招呼。父亲不计较这些,能看到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很知足。
走近躺椅,才能看到父亲,父亲瘦弱的纸片一样,贴在椅子里。
父亲看见我和姐,眯缝的眼睛顿时有了精神。问起前几天朋友圈里照片里,是不是自己。姐打开图片。父亲说这是啥时候照的呀,咋就没印象呢?我的照片我都记得,咋就不记得这是啥时候照的?姐讲起了有关那张照片的故事。父亲听的很仔细,不肯漏掉一个细节。
年轻时的父亲帅气英俊,特别喜欢拍照,父亲那些年把自己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的照片收集起来,每张照片的背面都标准了拍照日期和相关的故事。这些年老了,没有力气了,他也不想麻烦儿女们,尽量少拍照。我知道父亲特别愿意拍照,看看照片,所以,每次回家,帮父亲拍着照片,父亲浑浊的眼神似乎能放出些光来。
父亲的固执,无人能改变。所以,只能顺着他的意思,答应下来后,再细细分析一些事情的原委给他辨别。父亲这时才能收起坚持的想法。这些年,我们经常抱怨父亲顽固不化的老思想,溺爱着自己的孙子,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他的孩子们。可是,有谁能听到父亲的心声呢?在他那里,这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们好。
我蹲下来,问父亲最近有没有不舒服。父亲说,我知道我的病,在心里。可是我也没办法啊!看到家里这种状况,又无能为力。我知道父亲说的“在心里”的意思。我不再劝他放下,不再抱怨他胡思乱想,活到这个年龄,如果能放下,早放下了,如果不能,我们说了又有什么用呢?我认真地听着父亲絮絮叨叨的说着他的担忧,他的烦恼,我只专注的听,郑重其事地点头。
母亲身体也有很多疾病,好在比父亲小几岁,在家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母亲的肩上。很多同事同学都很好奇,我为啥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在群里读书打卡分享。我会特别感恩父母亲,那么大年龄,还能相互照应着,让我安心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父母在的幸福,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珍惜和宝贵的呢?
有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父母。面对衰老,面对疾病,真的无能为力。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听他们讲讲那些老掉牙的、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那些往事里,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青春梦想,有他们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