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周三)晴天
每天坚持站桩打拳
“十·一”假日活动多,每天依然坚持站桩打拳。“十·一”陪了三十多年前赣州的学生一整天,只有早晨练了站桩缠丝功。昨天是楼思嘉结婚大喜,晚上喝喜酒,上午坚持在客厅打拳。
今天清早五点零六分开始站桩。打了七十四式两遍。上午去长风新村了,吃了午饭回来。
形与气和谐配合
现在打拳很轻松,气感反而很足,形与气能够和谐配合。不是刻意要去配合,而是自然而然的。慢慢就能体会到,动作的变化带来气息的变化,丹田的形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在逆腹式呼吸时,小腹内收明显,一直到腹股沟都有内收的感觉。
在生活中融入逆腹式呼吸
早晨刚起床时,气感特别强。漱口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逆腹式呼吸。做家务、洗菜的时候,只要有合适的场景,就会进行逆腹式呼吸。尤其是等车的时候,闲来无事,正好准站桩,呼吸也自然跟上了。晚上看电视,也会准站桩。在生活中保持打太极拳的心态,锻炼的时间就有了保证。
陈庆州大师铜像揭幕仪式
2018-10-4(周四)晴天。
脚弓与逆腹式呼吸的呼应
脚弓的张和弛,与逆腹式呼吸收与放,形成呼应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用脚呼吸吧,同时也能感受到“息以踵”,呼吸变得深沉、深长了。
脚弓的中点是膝盖;一端是脚跟,另一端就是胯关节。坐胯时,脚弓的两端处于对称的位置。
同理,手弓与逆腹式呼吸有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身弓与逆腹式呼吸的呼应关系。这样就形成“周身一家”。
身备五弓与丹田逆腹式呼吸
脚弓感觉最明显,以此类推,手弓、身弓都与丹田的逆腹式呼吸形成联系,身上的五弓同步与丹田逆腹式呼吸协同,这就是“以丹田为核心”的“周身一家”。这就是太极拳的内涵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里面要有东西。
五弓的运动是带缠丝的
五弓的运动不是直线,而是带着缠丝劲,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运劲的方式。以此练功,陈式太极拳的韵味就出来了。
2018-10-5(周五)雨,19-23度。
“起势功”特别容易形成气场
起势,是七十四式的第一式,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将“起势”作为“单招”练习的一个动作,可以连续地、反复地做,称之为“起势功”。一个“起势”就可以“无极生太极”、“从无到有”,练习“起势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做“起势”,可以感受到掌心有“气感”;怀中有“气场”。反复练习“起势功”,气感、气场很强烈。
“展翅功”感受胸廓横扩
太极拳要求呼吸不上胸。我的理解是不要耸肩,肩一耸就“紧张”了,违背了松肩的要求。我的体会是,胸廓应该横扩,这样可以加大肺活量。
练“展翅功”,逆腹式呼吸时,一吸气就感受到“气贴背”,两肾得到按摩,并且有灼热感。
力顺不断、气通不滞
不用力,力就顺,力就不断;不用气,气就通,气就不滞。不断、不滞,就能连绵不断,如同行云流水。就要带着力顺气通、不滞不断的感觉去打拳。
2018-10-6(周六)晴天,15-27度。
体会“意守丹田”
心中“有丹田”,每一次呼吸沉入丹田,每一个动作从丹田发出;手脚不轻易动,都由丹田发动之后带动,这样就容易形成“整劲”。
以丹田为核心,“心与息相依”,“气与形相依”,意、气、形一体,这才是“周身一家”。
“息息归根,根在丹田”
“心息相依”还不够,还要“息息归丹田”。中气、内气、内劲形成于“丹田”。气与劲一体,有气才有劲、气充盈劲才饱满。
虚其胸、实其腹
上虚下实,小腹充实,胸中虚空;胸一虚空重心就降低,一直降到丹田;重心稳了,内气足了,内劲满了;拳法、技击法、养生法,在这里得到统一。有利于技击的,也是有利于养生的,原来拳法是遵循“道”而来的。
懂一点太极拳的拳理,打拳就自觉多了。
2018-10-7(周日)晴天,16-26度。
体育公园很热闹
今天有很多拳友来公园打拳,居冉、李炯、新来、周杰、向毅等等。还有凡龙和王萍也来了。一起打拳后,王老师叫了凡龙和我一起去用早点。好久不见了,聚聚聊聊,还组了一个群“太极情”。当天收到王老师发的“张东武教太极”,讲解很仔细。
“起势”的几个细节
看了张老师讲解“起势”,有些地方丰富和补充了我以前的认识。手的“起”和“落”,与胯、与颈项有一个“斜”的“对拉”,以前只知道“对拉”。双手“落”到的膝前,略微有点“坐腕”,以前没太注意。
手的“起落”,肩、肘、手节节贯穿。为什么不提“肩、肘、腕”?“手”比较宽泛,“腕”与“肩、肘”都是关节,比较对称。
有一处不够清楚,双手“起”的时候,手掌是放松、下垂,还是略有“张力”、“松而不懈”?我是赞成后者的。
“意守丹田”有实效
心中有“丹田”,时时想着“丹田”,打拳时毫无疑问的,生活中也如此,这样之后带来变化,小腹有充实感,丹田气感很足。
胯关节有点酸酸的,也可能是丹田“呼吸”与胯关节的对拉劲所致。胯关节的“内吸”与“后坐”,可以帮助丹田运动。
2018-10-8(周一)晴天,19-26度
以意运动,不意而意
太极拳强调意念、意识对呼吸、动作的调控,在练意的同时练气、练形。但是这种“意”不能过强,不然会导致“过犹不及”。不用意而意在其中,如此“以意运动”,这是需要训练而得以强化的。
意守丹田,脊柱行拳
如何落实“以意运动”,就是要“意守丹田”,意念通过调控丹田来带起运动。如何带起运动?就是启动脊柱运动,并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脊柱是躯干,躯干带动四肢运动。
丹田与脊柱,就是“气”与“形”的关系。“以形引气”,就是脊柱行拳引发丹田内转;“以气催形”,就是丹田收放推动脊柱运动。
一动皆动,一静皆静
“以脊柱行拳”是一个整体,脊柱带动四肢以至于末梢。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的运动,都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就是“周身一家”。
太极阴阳,虚实开合
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虚实、开合、收放、呼吸、动静,皆阴阳也。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浑然太极图是也。
太极拳,以拳载道;打太极拳,以行拳悟道。道不悟,打太极拳何为!
2018-10-9(周二)多云,16-24度。
常修其内,常悟其道
观小龙师傅打拳的美拍,很有启发。
师傅留言:常修其内,方得真义,常悟其道,方得始终,终日不辍,勤于思量,安其心性,舍其惰性,守其德行,配其正位,树其正气,立其正身,为人师,为人表,绝不可妄为,中正也……
我的观感:安静静如止水,干净净如芙蓉,大气气贯长虹,尊古古朴典雅,无丝毫矫揉造作,有些许大家风范。
意守丹田,劲灌末梢
心中有太极,守住丹田练功夫,并且将丹田之气灌注到末梢。指尖会有气感,脚趾尖没有太多关注。末梢不仅是手与脚,要深入到手指尖与脚趾尖,甚至牙齿与头发,至少在意念中有之。
上下相随,随心所欲
里外三合,周身一家。外三合中,最明显的就是上下相随。比如金刚捣锥,右手向上冲拳,同时提右脚,右肘似乎有一线,将右膝轻轻提起,这就是上下相随。比如斜行,起左手时,左脚同时提起;收双手时,左脚同步收回。只要心中有太极,就可以随心所不逾矩。
证悟:想明白与践行之
悟到一些拳理,再去践行之,实在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早晨在客厅里打拳;上午在小区里打拳,就有这种感觉。
早晨打了七十四式一遍,特别留意“意守丹田”、“上下相随”,打拳的感觉好极了。
上午打了两遍七十四式,一遍新架比赛套路。打拳时忘其形,意在丹田在内劲,周身一家有整劲;这就有点师傅所说的“修其内”、“悟其道”的意思吧。
2018-10-10(周三)多云,13-21度。
小区打拳几乎不出汗
5号就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天,穿短袖打拳有点凉意,出门穿上外套,活动开了再脱。在小区健身点认认真真打了两遍老架一路,有点微汗,打完拳一停下来马上汗就收干了。
打了拳才知道,一年四季打拳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四季养生大有讲究,春种、夏播、秋收、冬藏,都有不同的要求。农谚有:白露身不露,寒露不露脚。
今天是上午十点,在阳光下打拳,很舒服的。
拉伸韧带要持之以恒
韧带松了,拳架就能做出来,会做得很舒服;韧带过紧,有些动作就做不出来,做了自己也觉得不舒服。比如左右擦脚,现在勉强可以完成;雀地龙做得比以前好多了。这些都与韧带松紧有关。
武术技击强调开肩开胯,其实就是拉伸韧带。为养生可以不必过于强调,但是拉伸了有益无害。拉伸韧带才有身体的松沉,不然就是空话。
“站功”组合很受用
早晨起来先在客厅“站功”。无极桩,站了十来分钟;起势功、展翅功,五分钟;翘指、勾趾功,五分钟;推掌、托掌功,五分钟。连续二十五分钟,尽管时间不长,感觉锻炼很有效。
在锻炼中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勾趾时,配合逆腹式呼吸;同样,踮起脚尖做托掌功,可以促进逆腹式呼吸。
丹田“呼吸”带动四肢
意守丹田,可以通过动作来引导,也可以借助丹田的起伏,来带动四肢运动。动作一旦由丹田带起,手脚不能想动就动,就自然而然慢了下来,而且可以周身一家,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丹田起伏,带动起脚、出脚,非常协调。比如倒卷肱,脚的后退要等丹田运动来带动。比如六封四闭,身体重心的三次倒换,也与丹田运动相吻合。
学之不易、练之不辍
人学拳三年,拳养人一辈子。拳对于人是如此忠实厚道。对于我来说,学拳不易;既然学会了,一定要练之不辍。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练好一套拳,也绝非易事。
这里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城市建设中最好是保留一个古城,不远处再建一个新城。太极拳也是这样,尤其是尊古太极拳,原汁原味的东西不能丢。
2018-10-11(周四)晴天,12-21度。
练“站功”是享受
在客厅里练“站功”。时间可长可短。时间紧,可以桩位低一点,强度就上去了。站五分钟低桩,气感就上来了,股四头肌很受力。接着“起势功”,双手起落跟着呼吸走,吸足呼尽,非常惬意。接着“展翅功”,手的姿势分三种,第一种双手身体两侧平举;第二种,双手过头顶;第三种,过头顶后掌心向上托掌,还可踮起脚尖。最后“收势功”。尽管只有短短十五分钟,效果非常好。
“意守丹田”练习“缠丝功”
感受到小腹的变化;有整体劲,手是被带动的,同时自带缠丝。先移重心后转腰,移重心走后弧线,有一个无形的轴;转腰时,以某一腰胯为轴。
2018-10-12(周五)晴天,12-21度
移重心:吸胯、蹬腿、送膝
缠丝功,先移重心后转腰。如何移动重心?应该走后弧线。如何把后弧线走好?最简单的方法:吸胯、蹬腿、送膝。当重心在右,从右移向左,向后吸右胯同时蹬右腿,自然而然向前送左膝,反之亦然。以吸胯的深度、蹬腿的方向来调整后弧线的弧度,以圆弧为好。
旋转腰:定轴、合胯、蹬腿
移动重心之后接着转腰。比如移动重心之后左腿为实,左胯与腰脊组成轴心,胯支撑腰脊旋转;右腿蹬,给腰脊的旋转提供动能。此时要合住胯,胯略微内收,两膝要保持稳定,不能拧。这样,腰脊才能如磨盘保持水平旋转。
两小时锻炼很酣畅
五点半起床。在客厅“站功”,浑圆桩、缠丝功,起势功、展翅功等。浑圆桩,找到感觉即可。缠丝功,经典而又丰富。展翅功,两手平举、两手过顶、两手托掌踮起脚尖,有三种练法。不知不觉近一个小时了。中间休息一次,双脚不轻易移动,就像粘在地面上似的。
小区打拳一小时,两遍老架一路,一遍新架比赛套路。早晨加在一起锻炼近两个小时。保持平心静气、中规中矩、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状态。
2018-10-13(周六)晴天,14-24度。体育公园学拳。
公园打拳很享受
秋高气爽,在亲水平台打拳,非常惬意。今天正到27云手、28高探马。多正一遍,细节记得更加清楚。开头两段正完后,打了五六遍。打完拳不累不喘,运动量调整得很合适。
强调:对称、对拉劲、合劲
今天小龙老师再三强调:对称、对拉劲、合劲。所谓对称:上下、左右、前后,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的。所谓对拉劲:上下、左右、前后对称打开时,有一种相对的平衡的劲,会形成气感与气场。所谓合劲:膝盖不妄动、勾脚尖等都是为了形成合劲;尤其是开中有合,比如单鞭,打开的同时,用合劲形成定势。有合劲才能周身一家、八面支撑。
运劲还要下功夫
小龙老师认为我在对拉劲、合劲方面有进步。运劲还要下功夫。我想随着动作不断熟练,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一定会渐入佳境、运劲如抽丝。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2018-10-14(周日)阴天,17-22度。体育公园学拳。
正第三段到33击地捶
今天正了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捶。动作都不算难,左蹬一跟稍微难一点,难在与30左擦脚的衔接和保持重心平稳。擦脚要求拉松韧带,我还要再努力,现在有点勉强。
三节的层次与要求
小龙老师做了精要的讲解。人分三节:根节、中节、梢节;手脚分三节;手掌也分三节。可见三节是有层次的。这些以前是知道的。
三节有不同的要求:根节催,中节随,梢节领。所以有梢节领劲的说法。以懒扎衣为例,定势之前,右手在最后“沉”的这一刻还有一系列看不到的动作,那就是“肩催、肘随、腕领”,甚至“掌跟催、掌心随、指尖领”。这样“劲”才能到达末梢。
2018-10-15(周一)晴天,15-22度。
松沉劲与虚领劲
这是太极拳极其重要的两种“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腰脊以下往下松沉,腰脊以上往上虚领;肉松、骨撑,上下对拉。这样才能松而不懈、领而不僵。
节节贯穿、梢节领劲
肩肘腕、腕肘肩,节节贯穿。梢节作为末端要有领劲,不然就会松懈。梢节领劲,要层层领起。头要领起,身体竖起来了;腕要领起,手臂有棚劲了;指尖要领起,手掌就不会松懈了。
手掌变化很丰富
立掌、侧立掌、正推掌、横掌;掌心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等;坐腕、舒指;瓦楞掌,掌心收缩,掌心外凸等等。配合梢节领劲,手掌自如地变化。
懂劲,要在梢节上下功夫,手掌的变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2018-10-16(周二)小雨,15-22度。
在客厅练“站功”
清晨练习“站功”组合半小时,浑圆桩、起势功、展翅功、缠丝功等。膈肌有点酸,可能是锻炼了逆腹式呼吸和对拉劲。比如起势功,从无到有、气感十足。
体会意守丹田、上下相随
在客厅打拳,主要是意打。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打了两三遍。体会意守丹田、上下相随,比如斜行,起左手时,左脚自然带起,全凭丹田之气,上下和谐、周身一家。
2018-10-17(周三)晴天,14-23度。重阳节。
随着丹田的起伏行拳
今天在客厅打拳,感觉特别舒服。有了“意守丹田”的意识,并且具体到了一招一式。所谓意守丹田不能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关注“丹田”,倾听“丹田”的变化,随着“丹田”的起伏,将气息与动作带动起来。这样“周身一家”才有核心。
比如8斜行、9搂膝、10拗步,这一段以前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现在打得非常舒服。主要原因是“意守丹田”之后发生的变化。
第一,丹田起伏,促进肺部呼吸的深长。第二,丹田起伏的节奏,调控着一招一式的速度。第三,丹田起伏,带动手脚的运动。不是手脚自己在动,而是由丹田的起伏带动的。
缠丝功:先移重心后转腰
移重心:吸胯、蹬腿、送膝盖。实腿吸胯,实腿向后蹬,由实变虚;虚腿向前送膝盖,由虚变实。
转腰:定轴、合胯、蹬腿。移重心完成,实腿为旋转轴,实腿合住胯,虚腿蹬,给旋转提供动能。
2018-10-18(周四)晴天,11-22度。
时间是一个硬指标
早上五点醒了,正好可以开始锻炼了。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先从“站功”开始。今天站了“偏马步”,两手按在丹田上面,很快丹田就有热感。接着站“懒扎衣桩”和“单鞭桩”,体会“丹田呼吸”和“息以踵”。再接着做“起势功”和“展翅功”,最后做“缠丝功”。连续锻炼75分钟,中间有短暂的休息,这样的运动量很合适。
睡前“站功”提高睡眠质量
昨晚练了“站功”。晚上九点半左右,浑圆桩、起势功、缠丝功等,连续锻炼半小时。十点以后舒缓地动一动。十一点之前上床睡觉,立马睡着,一觉醒来早上五点,睡眠质量好。
上午在动物园散步打拳
送了小辰致,我就去动物园逛逛。一个圈子下来走了一万多步。找到合适的地方,打了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加上早晨的锻炼,今天的运动量不小了。
2018-10-19(周五)晴天,13-21度
“太极桩”:股四头肌很受力
很少站太极桩,这两天站了,感觉股四头肌特别受力。浑圆桩髙桩可以站一小时,“太极桩”三分钟都很难坚持。
一是说明站得少;二是桩位比较低。看来可以经常练一练。我为发现一种新的练法感到高兴。
“虎头蛇尾”:警惕一种坏习惯
打一套拳,一般会前半段比较认真,后半段有点草率。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前半段正得多,后半段不太正架,所以前半段比较扎实。二是打完这套拳需要定力,前半段精力集中,后半段开始涣散了,可见自己的定力需要加强。
给力:连着打两遍
在小区健身点打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连着打了两遍。因为天气凉了,刚开始打拳有点凉飕飕的,打完一遍身上有点发热,打第二遍特别舒服。
睡前站桩:睡眠质量特别高
连着几天睡前站桩,站桩后不能马上就睡,要放松半个小时,这样睡眠质量有提高。温度下来了,站桩之后,浑身暖暖的。一觉到天亮,自然醒。
2018-10-20(周六)阴天,14-20度。体育公园学拳。
打拳不会出汗了
这个季节,在公园里打拳已经不会出汗了。不过,站桩不要在风口上,最好在室内站桩。打拳要跟四季的气候变化相适应。三伏天要注意防暑,三九严寒要注意保暖。
正踢二起、护心拳
今天正了34踢二起、35护心拳,是这套拳中难度最大的动作。踢二起对韧带有一定要求,韧带松了做起来并不太难。护心拳,有很多细节以前没太注意。踢二起结束是按掌,接着下捋、外棚;起脚后,双手发力棚出,双手的掌型一直没做好,要注意沉肩坠肘;双手握拳,侧身;身体右旋,跟斜行的转腰正好相反;这两个转腰有点难,身体不是直立的,而是在身体倾斜的情况下转腰,要做到中正,这就有点难。
感觉运动量有点大
今天的运动量不能算大的。但对我而言,运动量有点大。踢二起,需要起跳,韧带需要松弛。护心拳,是一个发力动作。所以,今天正完这两个动作有点腰酸背痛的。
这就是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学习陈式太极拳碰到的问题。动作规范对养生更有好处;动作规范运动强度就会加大,老年人未必能承受。
能做到既规范,又不觉得累,这就是我修炼的目标了。
擦脚没有完成好
从中看出我的基本功太差了。我看到别人做很轻松的,自己做就觉得脚踢不高,手不够长,手掌拍不到脚背。问题是没有提膝和收胯。平时没有好好练踢腿。压腿拉松韧带时,没有收胯。
基本功差,要把一招一式做好是有困难的。所以,练好基本功才是捷径。
2018-10-21(周日)阴天,15-22度。体育公园学拳。
复习到“护心拳”
今天是复习,1-35护心拳,集体打了三四遍。小龙老师带着打,学员互相领着打。每一个动作“起承转合、来龙去脉”清楚了之后,打起来非常舒服。
斜行、护心拳的转腰,还要加强练习。
“站桩”再次请老师正架
经过闭关时的站桩训练,现在的身架基本定型不走样,小龙老师认为我站得很规范。我平时就可以放心地站了。最怕就是强化错误的动作,所以没有把握的时候,越认真越可能南辕北辙。
小龙老师教给我自查的方法:脚底踏实,脚跟受力,脚趾抓地;气沉丹田,小腹充实,“息以踵”;塌腰敛臀,尾闾中正,命门打开;坠肘沉肩、含胸拔背,两肋合住;颈项贴领,舌抵上颚,下巴微颔。
“缠丝功”反复训练
站桩是培根,缠丝功是润腰,这是两项最重要的基本功。缠丝功,动作基本对了。如何练到里面去?以腰为核心,节节贯穿,棚劲不丢,练好缠丝劲、腰裆劲。膝盖不拧、不跪,保持稳定有合劲。
从体育公园步行回家
体育公园练完拳,步行回家。穿过文化公园,等于是由南往北穿行了两个公园,也就是一万二千多步。在万象城吃了早中饭,逛了优衣库才回家。
练拳要练功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强调基本功的重要。站桩、缠丝功是基本功。开肩、开胯、提膝、拉伸韧带,都是基本功。没有这些基本功,七十四式有些动作就做不出来,做了也做不好。这个动作不按照要求做,那个动作降低要求,最后就所剩无几了。因此,要尽量保证原汁原味完成好每一个动作,这就需要练好基本功。
2018-10-22(周一)小雨,16-20度。
慢打:“意守丹田”是关键
今天有的是时间,可以在客厅里慢慢打拳。意守丹田、周身一家,打拳的速度自然而然慢下来了。每一个动作遵循丹田“呼吸”的节奏,手脚随着脊柱的运动被带动,这样就快不起来了,身体不是散架的,而是一个整体,一动皆动、一静皆静,牵一发而动全身。
压腿:要在收胯上下功夫
压腿时要收胯,这样擦脚就可以手够到脚背。压腿时,手抓住脚踝,进一步双手抓住脚趾。韧带松了,胯开了,就可以做好左右擦脚的动作了。
擦脚:提膝踢腿拍脚背
做好擦脚的动作,提膝很关键。不是直接踢腿,而是分两步,先提膝,后踢小腿,手同时拍脚背。所以拉伸韧带时,提膝相关的韧带也要拉伸。
2018-10-23(周二)晴天,14-23度。
站“浑圆桩”是享受
站桩的姿势得到小龙老师的肯定,站起来更有信心。就是站髙桩,养生桩,一点儿也不累;但是要有定力、有耐心。
一站桩,手上就有感觉。站到十分钟,渐入佳境。站到二十分钟,大腿内侧发热,手发胀发麻。可见,站桩时间不能太短。
天气凉下来了,外面有风,不合适;在客厅站桩非常惬意。
一领、一沉、一息,阴阳备矣
站桩诀窍:虚领顶劲、力沉脚底、“息以踵”。这里三个关键词:“领、沉、息”。
虚领顶劲、梢节领劲。作为六阳之首的头部要“领”起,“领”只需“虚”领;虚领而有顶劲,整个精气神就上来了。梢节也要“领”起,比如手腕、手指都是梢节。梢节领劲,才能松而不懈。
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力沉脚底。有“沉”才有稳;“力沉脚底”才能“脚、腿、腰、手”节节贯穿。如何实现“沉”?有骨架撑住,有虚领顶劲;来实现肌肉松沉、气息下沉。
一“领”一“沉”,整个身体形成对拉劲。中间有“丹田”呼吸摧动,形成动力源。因此呼吸不能浅于胸部,要气沉丹田,要“息以踵”。呼吸从脚跟发起,让“呼吸”的动能流布周身,从涌泉到会阴到百会。让局部的“呼吸”形成一个遍布周身的“气流域”。
太极阴阳,全在这一领、一沉、一息之间矣。
2018-10-24(周三)晴天,15-23度。
一小时半早锻炼
五点半起床,七点半去华光城。其中半小时洗漱等,一个半小时站桩、打拳,感觉特别好。站桩十五分钟,打拳二十分钟;再站桩二十五分钟,打拳二十分钟。洗漱时、走路时,也融入了逆腹式呼吸。
带着站桩的感觉打拳
站桩时获得的体感,带到打拳中去,打拳特别舒服。一是慢下来了,二是呼吸深长细匀,拳打得沉稳,从容不迫。
涌泉穴发烫感增强
站桩时涌泉穴发烫,并且这种烫的感觉有所加强,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保持着,不打拳的时候,涌泉穴始终保持暖暖的。老年人手脚会冰凉,晚上睡觉时尤甚,一个晚上脚睡不暖。打拳之后,冬天的晚上,脚也是暖暖的。
何为“懂劲”了
要学会“运劲”,那就必须要“懂劲”。何为“懂劲”?要了解“劲别”“劲路”等。棚捋挤按肘采挒靠等八大“劲别”。
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要有“劲”。脚上有“松沉劲”;膝盖有“合劲”;腰胯有“腰裆劲”;头部有顶劲,梢节有领劲等等;还有对拉劲、对撑劲等。
棚劲不丢,不力而力
怎样运劲?我在做缠丝功时,想象自己在单人推手,不丢不顶,无过、无不及。这里最基础的就是棚劲不丢。带着这种棚劲打拳,手上就不会轻飘飘的,会有如抽丝般运劲的感觉。
在运劲的过程中,看似“不用力”,其实已经有了“劲力”。
小区打拳“2+1”
上午九点半至十点半在小区健身点打拳。打了两遍老架一路,一遍新架比赛套路。
清早在客厅站桩和意打,到了户外就可以直接打拳了。把最近的领悟带到打拳中,棚劲、合劲、整劲等,打拳过程就是“证悟”;其实这样的“证悟”就是一种修行。自己觉得盘架子更熟练了,有一点“运劲”的味道。
左右擦脚有进步
最近注意压腿时收胯,手可以抓到脚踝;还做提膝的锻炼。再做左右擦脚时,就觉得韧带松弛了,脚变短了,手变长,手与脚的距离变短了,左右擦脚完成得更好了。
从中可见,单招训练有成效,加强基本功很重要。
2018-10-25(周四)晴天,15-23度。
四十分钟基本功
六点二十开始站浑圆桩25分钟,15分钟起势功、展翅功、收势功。浑圆桩自然舒适;起势功,体会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手上棚劲不丢,形成对拉劲。
棚劲不丢打套路
接着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打了前两节,体会运劲,手上棚劲不丢。以前只顾了动作,不知动作有何用。现在留意了梢节领劲,以腕领臂、以指领手,保持手中有棚劲。
为什么要棚劲不丢?
其实是技击的需要。怎样在打套路时保持棚劲不丢?可以想象面前是你的对手,你必须棚住对方,不让对方靠近。目中可无人、心中要有人,才能始终有保持棚劲的意识。
“意守丹田”与“棚劲不丢”
上午在客厅打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打了两遍。每次打拳时都会突出几个关键词,最近关注得比较多的“意守丹田”、“棚劲不丢”。
这两者有怎样的关联呢?太极拳是“以意运动”“意气运动”,所以强调“意守丹田”。有了丹田气就有了内气、中气、内劲,“气与劲”是两种表现形式。没有丹田气,就不可能形成内劲。
2018-10-26(周五)阴天,10-22度。
止于至善:静而不争,做好自己
与天不争,与地不争,与人不争;天地有大美,争了人不美。回归宁静,做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打太极拳,天地就安静了,内心就安宁了。一招一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做好自己,静而不争,止于至善。
保持棚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打套路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始终保持棚劲不丢。棚劲是太极拳的“母劲”,“懂劲”就是要保持棚劲不丢。不用力而有力,这就是因为有“棚劲”在。
梢节领劲: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练缠丝功时,其实就是在练单人推手。梢节领劲,才能棚住对手。一个人练缠丝功,就要假想自己是在与对手交战。因此目中可无人、心中要有人。目中无人,潇洒自如;心中有人,时时警惕,保持棚劲、领劲。
太极证悟:实践智慧,修行之路
学习太极拳是一个不断“证悟”的过程。用“吾之心”去“悟”,才能不断内化;用自己的形体、气息、意念去体悟,离开实践是无法感悟的;并用“雅正”的语言去“记录”和“证明”。
打好太极拳,要有实践的智慧、用心的领悟、并用笔记录自己的反思与证悟;因此打太极拳的“证悟”是充满实践智慧的修行之路。
2018-10-27(周六)8-19度。体育公园学拳。
公园打拳好舒服
清早出门,有点凉凉的,打了拳暖暖的,这个天气到公园打拳真是太舒服了。亲水平台前如同明镜,白云、蓝天、红日升,秋高、气爽、水鸟飞,镜中景致变幻无穷。
打拳的前后,还可以整个公园转一圈,来时走东线,穿过吊桥,感觉是小九寨沟;回时走西线,行走在湿地栈道上,可欣赏水生植物,等于一次小秋游。
正了36-38
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旋风脚的旋转,要真正做好,不是很容易。右蹬一跟,身体左倾,手脚同时发力,不容易做好;接掩手肱拳之前的发力动作,也是一个难点。掩手肱拳,发力动作,力发好不容易。可见这三个动作并不简单。动作要领基本清楚了,慢慢练吧。
2018-10-28(周日)晴天,11-22度。体育公园学拳。
缠丝功再正架
来了新学员就可以跟着他们将缠丝功一遍遍正架。
我发现一个规律:腰转手不动、手转腰不转。腰转手不动,就是所谓“太极手不动,手动不太极”。手转腰不转,这里有点复杂,手在肩肘腕地旋转,腰裆在虚实转换。
换一种说法,公转时腰脊在转,此时手是被腰脊带动的。手在自转时,伴随重心的移动、两脚虚实转换。
正架第四段39、40
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这两个动作细节蛮多的,动作不算难。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现在掌握了,也就不觉得难了。
起脚停顿一秒钟
“轻起脚、缓落地”,这是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如何真正掌握好,小龙老师提示“起脚停顿一秒钟”,这一可操作的方法,一下子解决了难点。
比如斜行、搂膝、拗步,以前会匆匆就过去,现在“起脚”之后有“一秒钟”停顿的意识,功夫就在这“轻、缓”之中锻炼出来了。
拉伸韧带有成效
对我而言,能够完成擦脚、踢二起,已经很不容易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韧带明显松弛了,左右擦脚终于可以按要求完成了;踢二起也可以轻松完成了。这些都是因为韧带拉伸了,身体“硬件”上去了,动作自然而然做出来了;包括“雀地龙”等有难度的朴步动作都可以轻松完成了。
胯关节酸酸的
可能是压腿时收胯的原因,最近胯关节酸酸的。这是锻炼之后的正常反应所致。
以前有一种误解,以为打太极拳就是“放松”“不用力”等等。其实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对身体都会有最基本的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动作要求。
2018-10-29(周一)晴天,12-24度。
叠加效应:持之以恒的价值
“拳打万遍,其理自现”。说来惭愧,太极拳打了三年多了,屈指算来也就打了三千余遍,要达到打一万遍至少得十年。
不过现在每打一遍拳会感觉到有叠加效应,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遍数的基础上,每增加一遍,功效是不太一样的,这就是持之以恒的价值。
辜负生命:没打太极拳的日子
有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没有起舞的日子,就是对生命的辜负。
同样我可以说,每一个没有打太极拳的日子,就是对生命的辜负。
不妨引用一下:练太极与不练太极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隔一年看,差距明显,但也似乎没有实质区别;隔五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身体和精神状态上有巨大差别;等到十年之后再看,也许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你练过的太极拳从来不会欺骗你,他们沉淀在你的精气神中,你的改变谁都可以感受到。
灵魂模样:你的一招一式
人有灵魂吗?也许吧。人的灵魂是什么模样?谁又见过呢。
不过或许可以这样表达:你家的摆设,就是你灵魂的模样;你的穿着打扮,就是你灵魂的模样;你的言谈举止,就是你灵魂的模样。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拳架,就是你灵魂的模样;你灵魂的模样,在你的一招一式之中。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灵魂之间不值得攀比。不过每一个生命自觉的人,对自己灵魂的模样会有苛刻的要求。
2018-10-30(周二)晴天,10-22度。
腰腹、腰胯很受力
上午小区打拳,秋高气爽,温度宜人,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在这样的环境里打拳,真的会陶醉。
打了两遍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打了一遍新架比赛套路。注意“运劲”,棚劲不丢,腰腹、腰胯很受力。
坚持拉伸韧带
自己觉得韧带松了一点,还要坚持拉伸,不能松懈。韧带松一点,做左右擦脚、踢二起、雀地龙等动作就轻松多了。现在可以双手抓住自己的脚踝。
2018-10-31(周三)晴天,
初中同学聚会南翔古漪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