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师
01.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就像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而且,他们从来不懂得向别人表达谢意。
比方说,你花大价钱请朋友去一家高档的餐厅吃饭,而你的朋友却因为你点的一道菜味道有点辣,在席间一直都闷闷不乐,黑着脸半天,最终让大家都不欢而散。
再比方说,一个学生说要找我请教问题,结果晚了一个小时才出现。见面之后,学生丝毫没有半点歉意,张口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们办公室怎么没开空调呢?冷死了!”
在阿德勒的心理学当中,将这一类人称之为“缺乏社会兴趣的人”。
所谓“社会兴趣”,是阿德勒心理学当中的重要术语。具有社会兴趣的人,对社会怀有积极的看法,懂得与他人互助合作,并且对增进社会美好怀有强烈的兴趣。
而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则会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且常常以别人为敌。
02.
为了平衡好工作、家庭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的每一天时间都需要精打细算。有时候,我恨不得把一分钟给掰成两半使用。任何浪费时间的行为,都很容易激起我的内疚感和恐慌感。
但是再忙碌,我通常都会抽出一些业余时间用来回答网上的一些留言。然而,一旦遇到那些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就很容易心情郁闷。
前两天,有人这样在网上问我:“在吗?你是心理学老师吗?你能给我推荐一些心理学书籍吗?”
那一天,我因为太忙,一直等到下班之后才回答这个陌生读者的提问。当把认真编辑好的书单发给对方之后,没想到对方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终于想起回复我了!!”
于是我告诉对方说,“今天有点忙,所以现在才回复。”然后,我的回复就如同一块扔出去的石头,沉入了湖底,再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过了两天,对方又给我留言,又问了我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有点类似于情绪发泄,语言很凌乱,没有什么条理。这一次,我鼓起勇气没有再回复。
因为我知道,对于一个连“谢谢”都不懂得说、一个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再耐心的解答,恐怕都没有办法让他真正满意。
在做心理咨询过程当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有抑郁倾向的来访者,他们的身上往往都存在一个共同点——缺乏社会兴趣。
具体来说,他们总是感觉这个世界欠他们太多,总是会感觉自己郁郁不得志。他们会不停地谈论自己的感受、放大自己受到的伤害,却从来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去体谅别人。
03.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个人缺少社会兴趣呢?
在《这样和世界相处》这本书中,阿德勒指出,童年期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是忽视,很容易造成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缺少社会兴趣。
首先,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孩子适度的关心,那么孩子将来就会顺利发展出社会兴趣。但是如果母亲特别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苦,总是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那么孩子就很难独立,很难发展出社会兴趣。
这一点不难理解。想想看,一个受溺爱的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像妈妈那样提供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于是他就会对社会丧失兴趣,缺乏踏入社会的勇气,只想和妈妈呆在一起。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忽视,也容易让孩子对外界提不起兴趣。因为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忽视而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没有什么没有价值的,就会感觉很自卑,就会恐惧和别人交往,从而显得缺乏社会兴趣。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缺乏社会兴趣的后果。
一个缺乏社会兴趣的人,总是会过度关注自己,所以他们所遇到一点小小的痛苦,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很大的涟漪,甚至是变得惊天动地。
同时,一个缺乏社会兴趣的人,更加容易产生自杀行为。
正如阿德勒所说,“当别人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就会感到很绝望,他们甚至会通过自杀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
04.
阿德勒说,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人生问题归类为生活、工作、爱情这三类。而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三类问题,都需要社会兴趣的参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来提升一个人的社会兴趣。
第一步,看见自己缺乏社会兴趣。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郁郁寡欢的人、一个过分关注自己感受的人、或者是一个很容易愤世嫉俗的人,那么请注意反思一下自己:自己是否是一个缺乏社会兴趣的人?
最近我有一个觉知,就是在打篮球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去表现自己,而不是把球传给别人,好像自己就是球场的中心。
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容易忘记别人的名字,有时候前面刚问过别人的姓名,结果后面就忘记。这一切都是在暗示我,自己其实也是缺乏社会兴趣。
这也许和我的童年经历有关系。我的童年,父母有一段时间不在身边,自己的成长受到忽视。同时,照看我的奶奶,对我又比较溺爱,这也许是导致我缺乏社会兴趣的原因。
为什么要对自己做这些分析呢?因为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只有觉知到问题的存在,这个问题才有被解决的可能。
第二步,尝试对他人感兴趣。
有人曾经问积极心理学专家彼得森,“请用两个字来概括积极心理学”,他的回答是:他人。彼得森的用意其实想要告诉人们,人际关系对于幸福的重要意义。
而对于缺乏社会兴趣的人来说,很容易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产生海量的烦恼。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尝试对他人感兴趣”。
当我们不想与别人交流时,我们可以这样说服自己: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独特的经历。如果我们能够尝试去了解这个人的独特经历,尝试去倾听他的故事,一定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所谓尝试对他人感兴趣,其实就是对别人抱有一颗好奇心,这也是沟通高手所必备的一项素质。
当你开始对别人开始感兴趣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与人沟通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同时自己的社会兴趣也会增加。
第三步,学会在给予的过程中实现自己。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关注自己,那么一点小心事就会彻底毁掉好心情,一点小波折就会造成很大打击。
正如塞涅卡所说,“一个只关心自己,凡是都问是否合乎自己利益者,是不能活得快乐的。”
所以,对于一个缺乏社会兴趣的人来说,就要多去尝试走出自己的内心独白,多去和外部世界进行亲密接触。而接触这个世界的绝佳方式其实就是,多去“给予”别人。
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会展现自己的力量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同时转移放在自己身上的多余注意力。
最终,我们还能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
2013年开始,我就在学校开设幸福课,每次上课我几乎都会用尽全力。从表面上看来,这门课好像是我在帮助不少同学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但其实我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上幸福课这件事,让我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