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在现代是一所学校,在古代是相对成年的教学,也作博学的解析,是古人的成人之礼教。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后一个“明”作形容词,宏扬美德的概念。古时圣明的君主多以德治天下,初有明德圣王尧舜禹汤。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个人理解与百姓大众亲近,是到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而并非听取调查报告,直接与直率的人聊天了解状况,好过听空泛的言论。
止于至善,解析是使人达到完美的德行。这点不太赞同,多数人非圣贤,完美的德行很难达到,做事有道德底线,做人有品德原则,给自己或事物制定好规则,则运行顺畅。
万物皆有志,更多在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