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年少时看过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细节已记得不甚清楚。这两天偶然在书城看到,便又读了一遍。年长后的自己,再读旧文,却是很不同的感受。前几天看到晓松在《鱼羊野史》里聊到,不惑之年之后,再读《百年孤独》,他才真正明白孤独为何物。
《城南旧事》里的童年,没有懵懂的初恋,没有任性的翘课,没有小店里的零食,也没有隔壁班美丽的姐姐。有的只是一个个淡淡的故事,淡淡的人物,那人物淡的,连长相都没有描述。但是,就是在这淡淡中,我却感受到了一股异常的浓烈,每个故事每个人物都清晰的刻在我的脑海里。
【惠安馆传奇】
秀贞,正是花样年华的姑娘。因为满腔的惦念,因为远方人的辜负,因为丢失的孩子,整日疯言疯语,但这所有的疯言疯语都是她的思康和小桂子。
妞儿,秀贞日思夜想的小桂子。生的和秀贞一个模样,大大的眼睛,深深的眼窝。被好吃懒做的养父母收养,被打骂折磨。
一个雨夜,秀贞带着妞儿去找爸爸,可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秀贞被当做疯子截了回来,又另加上拐带两名孩子的罪名。那个雨夜之后,英子重病,此后搬了新家。
“新的家?妈妈刚说这是‘将来’事,怎么这样快就到眼前了?
那么我就要放开蒙在脸上的手了。”
【兰姨娘】
兰姨娘,我想,一定是个媚眼如丝,细眉柳腰的少妇模样。生计所迫,她20岁的年纪跟了60岁的老爷子。后来幸得英子爸的收留,两人互生爱慕。
英子的妈妈,是个苦命的女人。英子最大,但她12岁年纪的时候,已经有了4个妹妹1个弟弟。
最终,兰姨娘跟了英子爸收留的男学生,也算是给了英子妈妈一点安慰。
【我们看海去】
为弟弟筹学费的“贼”哥哥,一定是个高个子,一副憨厚模样。在斜对门没过人的草丛里,他在那藏了赃物,她教他“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
扬着白色的帆,
金色的太阳,
从海上升起来。”
最后,阴差阳错的,英子促成了贼哥哥的被抓。
“小英子,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出来,写这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如此下场。”
“我将来是要写一本书的,但是我不会这么写。我要写的是:
我们看海去。”
【驴打滚儿】
宋妈,一定是个穿着老式棉袄、清瘦的中年妇人。她帮英子家奶了最小的弟弟,一直陪伴他长大。宋妈有两个孩子,栓子和丫头。我想,栓子一定是个虎头虎脑、皮肤晒得黝黑的调皮小子,丫头呢,一定是个喜欢扎着红头绳、在院里跟小伙伴们跳橡皮筋的小姑娘。然而,这两个孩子,没有宋妈的陪伴,溺水的溺水,被送的被送。最后,在一个冬天下雪的清晨,宋妈盘腿坐在丈夫牵来的毛驴上,离开了英子的家。
“鸡蛋鸡蛋壳壳,里头坐个哥哥,
哥哥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点灯,烧着鼻子眼睛。”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的爸爸,早年在日本经商,认识了英子的妈妈。爱花,满院子的石榴和夹竹桃;爱喝花酒,在日本整夜的整夜不归家,喝遍一条街;爱助人,像是进步的学生、像是被老爷子赶出门的兰姨娘。
英子小学毕业那年,他重病不起。他说,他要看英子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然而,还未等得及看到英子的毕业证书,他便在医院离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电影版《城南旧事》
读完全书,一股说不出的情绪,无处宣泄。于是,把1996年电影版的《城南旧事》刷了一遍。电影基本还原了书里的情节和场景。
扮演英子的是个留着齐耳短发、大眼睛、深深双眼皮的小姑娘。眼神灵动,一身机灵劲。妞儿,也是书里描述的模样,好看,清瘦,一股倔强劲儿。张丰毅的“贼”哥哥,虽说是偷了富贵人家东西,却让人一点恨不起来,只有满满的心疼。
电影里,没有兰姨娘这一段。也许导演是为了塑造爸爸正面的形象吧,但在我看来,书里的爸爸才真正有血有肉,不完美却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才愈发让人想念。
于我
我想,以后,我也会把藏在心里、盘算很多遍的童年写出来。那故事里,有老房子门前开着的向日葵,有新房子屋后的读书角。当然,还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