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评分特别高的台剧“俗女养成记”,豆瓣9.1分,10小集,追起来容易。
看完后,心中一直以来的焦虑,脑中一直绷着的那根弦,貌似稍微松弛了一点点,可以舒口气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东京女子图鉴”、“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这三部非常类似的励志剧,都在讲述一个家庭背景一般的普通女性,如何在毕业后最重要的十年二十年内,从一个啥也没有啥也不懂的小女生,一步步成长为大部分女性幻想的精致精英OL,事业不断发展有房有车,经济和思想都足够独立,最后还能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终极梦想,虽然剧本身并不是想表达和传授成功学,而是表现一个普通女性独立思想的觉醒以及为此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的努力,为当代都市女性做一个参考,指引自己的方向和发展。
而正是这样的剧,也让大部分都市女性感到焦虑和压抑,现代社会最擅长的就是贩卖焦虑,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提醒你,你现在的生活就是一地鸡毛,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你没房没车就是不够独立,你的微薄工资撑不起你的理想生活,你30多岁了还找不到对象就是一个最彻底的loser……
于是我们焦头烂额,焦虑不堪,一边默默的告诉自己这还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边拼命的搬砖赚钱,努力活成大家理想的独立女性形象,在大都市站稳脚跟,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组建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没白活这一场。这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并没有什么不好,很多优秀的女性真的活成了甚至超过了剧中所饰演的精致形象,而更多的却活的精疲力竭,一边不甘心一边又疲于奔命,最终岁月消逝后发现生活一团糟。
“俗女养成计划”中的女主陈嘉玲就是一团糟的代表,40岁没房没车没结婚,工作不如意,和男朋友在出租屋里从恋人过成了没有爱的室友,这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价都是一个loser。那既然有男朋友,就赶快结婚吧,在婚纱戒指甚至婚房都买好准备好的情况下,女主突然毁婚提出了分手,然后又辞掉了讨厌的工作,一下沦落为最彻底的loser,最后回到乡村老家,准备嫁给自己的小学同学,可能就这样在村子里舒舒服服平平淡淡的生活一辈子,像她的父母一样。
WHAT??如果只看到这样的描述,大部分人都不会有想看的欲望吧,觉得太不励志太普通了,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但正因为这样不按常理和套路出牌的剧,述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这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如此的接地气,让大部分尤其乡村或小镇居民出来的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每个桥段都让我们会心一笑,真实不做作。
当然有共鸣拍的真实并不是这部剧高分的原因,至少于我而言,相对于“东京/北京/上海女子图鉴”所表达的独立女性势必要拼死努力活出成功女性模样的观念恰好相反,“俗女养成记”表达了一种归心、妥协、安身立命的理念,又是一种自我和解,不跟自己较劲了,也不跟命运较劲了,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就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就像女主小时候学钢琴但总是学不好不想学的那个桥段所说的『原来,我的不成才,是从小时候就注定的』。那么这种对命运的妥协是女主不成才后的无奈选择吗?并不是,女主有的是选择,最后一集女主收到了一份大都市的高薪offer,本来可以再拼一把,女主的思想并没有被禁锢,年龄不会成为阻碍因子,但她最后却选择了留在家里,为什么?因为家里有爱有温馨有包容有她想要的一切,她会幸福会快乐,那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去大都市过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呢?正如剧中最后表达的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来,作梦又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妳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妳自己。”
拼过了,就够了,没必要折腾自己,让自己一辈子都过得不幸福。
所以,拼搏是必须的,但等到你拼到精疲力竭,仍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觉得人生无望,生活一片灰暗时,不妨换个角度,换个方式生活,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我们就是活不成理想中的大人模样,我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俗人,过着属于我们的平淡无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