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教师这个职业最折磨人的就是每天接受噪音的污染了。好多人羡慕教师有寒暑假,我曾经对一个无比羡慕我们这个职业 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如若没有寒暑假的休整,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要早衰致死呢!“四年前,先生第一次到教室接孩子,那时候正值放学时段,孩子们一齐释放各自的声音,先生一把拉起女儿,逃也似的离开了教室,边走边说:“太烦了,受不了!”那次,他是首次感受到做教师的妻子的辛苦。
童年里,堂屋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四周静极了,唯有钟摆声,夜夜在这样的寂静中入睡,那时候的耳朵是有福的。今天,我们的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最霸道的当属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可藏,塞耳莫听是不现实的。我跟别人不一样,宠爱着自己的耳朵,当无法回避噪音时,我学会了关闭心门。课后,眼前明明有许多孩子在奔跑叫喊,可是我却做到一点声音都听不见。在人声鼎沸的餐厅里,我依然能什么声音都听不见,而且我能让自己想听到什么声音心里就有什么声音回放。这是女儿和我曾经探讨过的问题,即耳朵具有记忆的功能,才关闭的音乐,耳朵里仍然能感觉有音乐在萦绕。耳朵最喜欢住过的房客除了寂静之外就是音乐了。在人类还没有创造音乐之前,天籁之音取代了音乐的位置。耳朵对寂静应该是情有独钟的,可是,随着文明的进步与喧嚣的侵入,耳朵失去了大自然的”原配“——寂静,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对于所有的个体,虐待耳朵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耳朵的处境,因为,很多的人就没有享受过寂静和音乐带来的最高享受。
曾经听到一个采访,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到老年失去听力之后,仍然有音乐在耳朵里萦绕是一种绝妙的享受。”看来,耳根的清净不单纯是没有声音的寂静,耳朵里住进音乐仍然能感受到清净,真正的清净是心里无烦扰,音乐的清纯能把心灵带进这样的空灵。钢琴曲《雨的印记》就有种魔力,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只要闭上眼,塞上耳机,你都能在雨丝里遐想,心也跟着渐渐湿润,接着舒展开,亦如遇上水的沙漠苔藓立时绽放生命的色彩。当世界把寂静弄丢了,我们就只能让音乐来给耳朵疗伤,寻求相对意义的清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