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向来有迹可寻, 而东方美学仿佛带上了一层轻柔的面纱。 面纱后 ,它热烈而奔放,含蓄而美丽 。面纱前 ,它仿佛触手可及却终究不可及。 我们摸不着头脑 理不清思绪 , 却不知它的根早已在我们心里 ,扎根于我们的骨血之中。
这个主题太过宏大, 我一度不敢触摸 ,怕谈不好它 ,怕玷污了我心中的神圣 。今日我依然不能尽懂,甚至无法触碰其分毫 。但我依然决定去浅谈一下我们自己的美学 ,以一个大二建筑生的角度 ,饱含着对其肆意生长 “重新定义”的向往。
建筑是一个兼顾美学与实用的行业, 所以我的理解恰好也站在了普通人与艺术家之间,是一个站在世俗里的艺术小白对东方美学的瞻仰。
首先,先浅谈一下我的艺术体验吧。
作为一名入学一年半即将转风景园林的建筑生 ,我的美学体验贯穿于零碎的生活中, 于2020年9月17日正式向我敞开了大门 。这扇大门里是现代艺术 而现代艺术多是以西方为主导 。说实话 ,在读建筑之前 ,我一度很讨厌那些几何设计, 因为我觉得它太过冷血 ,缺乏生机 。 我想我生来是长于东方属于东方的 ,我热爱那些极其美妙的曲折园林 。 但读建筑后, 我逐渐接纳了几何 ,我感受到了事情的复杂性 ,将简单的几何玩好, 也不是一份易事。从前我以为冷血的设计其实是如此寸寸巧思 努力人性化。(这里皆为字面意思 不带任何反讽 )然而问题的关键来了!从前的我以为。从前的我是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美学教育的小白 ,而现在的我是浸泡在西方美学里的小白。我明白了它的不易 ,我读懂了它的巧思,所以我能够理解它, 能够欣赏它,但那些跟我以前一样没有受过任何美学教育的人呢? 在我们眼里极简的线条与切割是否只是另人不适的入侵物 ?在不断摩擦着他们的心脏 ?
汉宝德在给青年建筑师的封信中曾提出,美学的传播很重要, 我们要促进民众对建筑的理解,所以一些建筑杂志的语言不能太过专业 ,晦涩难懂 , 要足够的亲民 。所以他创办了 《百叶窗》, 写了 《中国的建筑与文化》《建筑的精神向度》《汉宝德谈美》等一系列从书。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建筑教育和建筑文化的传播 。 很明显他的 和一些他的努力受到了回报 。 现在社会已不同于以往 ,人们已经接纳现代艺术 , 并开启懵懂的欣赏。 比如我, 一个浸泡在现代教育里的小白。比如我的妈妈辈。我的家里摆满的装饰品, 那是现代艺术的衍生物 。我得到了她们赞赏的抽象涂鸦 , 那是现代教育的成果。我们所谓的现代社会似乎已经与所谓的现代艺术相容。但它却并非严丝合缝 。 因为社会它是由无数个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 。即使地球村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 也有真正的一步一步去落实,但社会的独立性是永远不可磨灭与被否认的 。 一个地球有无数个国家, 一个国家有无数个民族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大众文化来供大众交流 ,但却不可以文化渗透,去磨灭个体的独特性。你也不想出去旅游却是四海为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从与国际化接轨到让中国走向国际舞台 , 因为我们无法斩断我们的根!即使枝叶已在现代社会里欣欣向荣 ,我们的根依然扎在黄土地, 我们的骨血里依然流淌着上下五千年!
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中国人曾被视为东亚病夫,如今却站在了时代的巅峰之列。中国曾无数次岌岌可危却总是巧妙融合连续不断的充满生机 。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 , 他兼容并包, 大迎四方来客 !他不断深耕 ,从来只有一条红色血脉!
西方美学能被普罗大众所欣赏,它得益于文化传播所营造的社会氛围 ,得益于艺术的共通性与人性中对美的渴望 ,但它却始终融入不了我们的骨血里 。 因为我们扎根于东方 ,生长于东方, 我们的骨血早已被东方美学所浸染。它静静等待 等待着破土而出 ,它带着迷蒙的纱 ,但那一腔热血 ,早已越过了纱线的阻隔 !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我们血脉也开启了不可忽视的觉醒 , 国际舞台上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力量 !但东方美学却不仅仅是简单的made in China ,它之所以如此难以被解读是因为它依托的是情感 ,而不是逻辑。 它诞生于经验积累,是日复一日的自然感受,而不是科学理论的层层递进。它有经验却毫无经验可言 ,所以它才会那么的神秘与朦胧。 东方美学是一种东方意向, 它永远词不达意, 令人浮想联翩…
或许在这个世界愈来愈精准化 ,逻辑化 ,现代化 ,科技化的时代 ,东方美学恰巧是一种另辟蹊径 。它永远笨拙的粗粝 ,神秘且美丽。
现代美学的至理名言少即是多 ,少即是高级,似乎与它毫不相关 。唐宗汉武 ,那两个最鼎盛的王朝, 那么多芬华的装饰 ,却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它的美毫无逻辑可严 , 却肃穆着整齐。因为它不是毫无灵魂的堆砌 ,它是中国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理解 ! 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 爱意在消磨却永远绵延不断。而这一抹绵长的爱意正是我们的中国力量! 冰冷的机器下 ,情感显得尤为可贵 。在那个元宇宙的浩梦里 ,财富 , 文化 ,美貌, 一切都可以被创造!而爱是唯一的原动力 。在这个机器化 ,未来感的文化潮流里, 东方文化是那一抹温情。
事实上, 现代文化已经愈加重视情感 ,打破逻辑 。所以我们何不乘风破浪?利用好我们原有的闪光点?
纵看文化传播, 我天天就刷小红书 。西方的抽象线条与那些肆意的涂鸦总让我为之惊叹。我被他们的情感所打动,也能通过感知去驱动自己的情感。但东方文化,我往往只能倾倒于其石榴裙下。那些看似的粗粝实际是多少一锤一练?它是慢节奏的文化, 却也接受快节奏的提取。我们可以运用西方的提取手法去提取它 ,但简单的提取不足以传神 。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获取那一点朱唇。就如禅画一般, 一撇一点, 尽显神韵。 这种手法本就存于东方只是西方将它概括出来了。
(以上图片皆取自小红书 不是古人画作 而是现代传承)
现在网络的发达让艺术不再束缚于高堂 ,东方意向被运用于无数创作领域!未来如何发展?未来方向如何 ?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期待而热血沸腾!
以上来自一个艺术小白的狂想曲 。在此浅谈一下 ,期待诸君辩解 ,还望网友海涵(。・ω・。)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