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一一爱因斯坦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 ,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一一苏霍姆林斯基
一天下午,小哥哥宣布他和小姐姐即将在客厅举办“扭扭车”大赛,我和姥姥还有阿姨三个人是观众。宣布结束后我说:“妹妹得穿上鞋吧,光脚丫被扭扭车碰到会特别疼的。”我和阿姨在说拿哪双鞋的时候,小哥哥说:“妹妹的香香鞋坏啦!”我心里纳闷,和阿姨说:“妹妹的香香鞋有点小了,新新的不至于坏掉吧?”这个时候阿姨拿起鞋一看说“咦,鞋子果真坏了,后面的鞋带看上去像被剪开的。”我没太当回事那会儿,就说:“换双别的鞋子穿先玩吧!”然后小哥哥和小姐姐在客厅开始比赛撒欢儿,这气氛简直是“快乐无限加码”……玩了一阵小哥哥宣布比赛结束,阿姨开始破案啦,对小哥哥说:“小淘,为啥我们都不知道妹妹的鞋坏了,就你知道,我猜是你弄坏的吧?”小哥哥听完瞬间炸毛“哼,才不是,我还觉得是你呢。”看着这情形,脑子里闪过我小时候恶作剧之后的场景—被家人数落,指责,甚至会挨打……“哦,不,我不能让小哥哥也这样对待,他一定是想知道什么?”回过神来,我对小哥哥说:“大姨说是你弄坏的鞋子,你觉得不服气。”小哥哥好像在想着什么,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我看看气氛稍微缓和了些,拿过鞋子说:“真的好奇怪呢,好端端的鞋子怎么破了,好像是被剪开的呢?”。这个时候小哥哥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是我前天剪的!”我当时并没有觉得生气,只是把我真实的想法告诉小哥哥:“本来妈妈打算把这双鞋收起来送给一个小妹妹呢,这下被剪坏了送不出去了,我真的很遗憾!”小哥哥听完说:“对不起,妈妈!”我感受到小哥哥的歉意了,然后说:“我收到了你的歉意了,不过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把鞋子剪开?”在旁边的小哥哥不情愿地说:“这个,我不想说……”听完我觉得当下应该不适合继续了,就对小哥哥说:“好吧,等你想说了再说吧!”……
两天后的早上,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忽然想起这个事情,我对着小哥哥说:“小淘,我还是很好奇你为什么剪开妹妹的鞋子,你一定是想找什么东西做实验吧?”
小哥哥说:“妈妈,你知道皮胶吗?”
听完我就恍然大悟“哦,原来还真的是在探索世界”,我接着说:“我还真不懂皮胶,虽然听说过。”
小哥哥说:“妈妈,妹妹的鞋子就像皮胶一样,我想试试能不能融化了去粘东西。”
我说:“啊,你想粘东西吖,你简直是人才,这个可以粘什么?”
小哥哥哈哈大笑说:“妈妈,你知不知道,把一百个创可贴粘到房顶上,他的张力可以挂住一个人?”
(真是天马行空吖我感慨)我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你在哪里知道的?”
这个时候姥姥说:“看手机视频看的吧!”
小哥哥好像也不太理会姥姥的话,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侃侃而谈……
听完小哥哥的一番话,我插了一句:“小淘,你有没有兴趣咱们具体了解一下皮胶?”
小哥哥说:“好吖!”
接下来,我打开百度把皮胶的知识都读了一遍……读完我觉得自己跟着小哥哥也学习了,我就向小哥哥发送一个肯定性我信息:“谢谢你,小淘,因为你的好奇和带领,我今天真正了解了皮胶!……就这样“妹妹鞋子的事情”翻篇了!!!
复盘:
1、小哥哥被阿姨识破后不满时,我可以选择积极倾听,这样可以了解小哥哥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我可以换挡到我信息,让小哥哥知道我真实的想法以及他剪鞋子对我带来的影响。
2、在倾听过程中小哥哥不愿意继续说的时候,我可以及时停止。
3、事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继续追踪“鞋子坏了”,创造出一个教机,让我和小哥哥一起学习了“皮胶”,我及时对小哥哥表达了我的肯定!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所以我想感谢自己逐渐回归的好奇,正是这样的好奇让我停止了对小哥哥的指责、评判和“不允许”;我更想感谢小哥哥的好奇带给我的一个个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