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行旅图一直是自五代至清代的画家们青睐的一种山水绘画题材,并且,画家们一般都将画作中的行旅置身于高峻渺远、荒寒冷寂的山水自然之中,流露出画家自身对行旅、对人生的种种思考。
【关山篇】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画幅上方峰峦直矗而又机变百出,山间云烟弥漫,雾气升腾,有寺院古刹隐现其间。近景峰脚下荒村院落,野店鸡嚎,酒旗随风舞动,仿佛提醒往来行旅歇息打尖,又有驴骡鸡犬,让人感受到山野间浓郁的田园气息。
《关山积雪图》是燕肃绘制的一幅风景画,画中群山白雪皑皑,一副深冬景象,大山深处茅庐、关楼、古寺点缀其中,仔细观看,山脚下的栈道上挂着长长的冰挂,仿佛随时可能崩塌,而就在这危险的地方,一队旅人却骑着座驾行进在栈道之上,着实让人悬心。《关山积雪图》表现了画家对北方冬季深山充满写意色彩的认识,展现了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古寺、关楼、行旅、茅庐各自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关山积雪图》用墨线钩勒山脉、山径、水岸等,略用干笔淡墨皴染,细笔写松柏、杂树、竹林、山寺、村舍、人物等,在寒雪笼罩的丛山峻岭和冰封河流之间,约有十七八人行进其间,或孤蹇独行,或三二结伴而行,或在山径间相逢作揖,或孤坐草堂窗前,若有所思。文徵明用“留白”的方式渲染雪色,用浅淡石青、淡石绿和浅绛为主设色,但也用深浅红色点缀人物风衣、树叶、山寺。天空、河面用淡绿、浅绛参以淡墨皴染,满卷的冰天雪景视觉效果非常强烈。雪满山中,跋涉行旅,万籁俱静,一尘无染,真一片清白世界。
《关山行旅图》描绘了关山茅舍旁旅客、商人或肩或挑、或赶驴或商谈的一派充满人文风情的景象。整幅作品笔墨浓淡适宜,画风雄健浑厚,是一幅既融汇了百家之长有充满新意的作品。
此图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荒坡秃石,古树缠藤,山路盘环,四处寂静无声。只见一孤单旅者肩负行囊,行色匆匆,风尘仆仆。远处峰峦突起,于朝雾中隐约可见两三株古树。画面营造出一种荒凉寒冷的意境,犹似一首边塞古诗。画面以全景布局,近景明晰,远景朦胧,在远近虚实对比中,突出行旅主题,烘托关山情境。在具体画法上,主要运用南宋院体,笔法细致精微,山石多用小斧披皴法,圆点点苔。画中也不乏水墨渲染,使留白处呈现出山气迷蒙的景象,给人以气脉连贯、清新荒寒之感。
此幅布局别致。城楼关隘置于远景一角,二、三旅客正策马进入城关。近景高峰突起,危崖临流,崖上古柏虬松,远映城关。左岸坡陡翠肥,溪上横架长廊式遮阴平桥。波光翠影,融于晨雾迷濛中,意境清新。崖石虬松突出描绘,石用小斧劈皴,阴面施以重墨。在艺术效果上产生光感和立体感,画法自成一格。
此图开卷便知为金陵大家风格,细审所勤部画层峦迭嶂,关山行旅,丘壑雄奇,山路隐显,泉石幽深,关隘云横,画法精审而气愈宏,皴点细密而境益远,人物呼应而情更切。
【溪山篇】
《溪山行旅图》又名《盘车图》,在一座大山脚下的浅滩流水畔,岸边有一条小路蜿蜒伸向山坳。小路的转弯口已有一辆车子在上坡,坡度很陡峭,所以,车轮后一个仆人正在帮助往上推动。水边不远的小路上还有一个刚上岸的行人,头戴毡帽,身穿夹袄,伛偻着身子冒寒赶路。近景是一辆三头牛拽拉的车子,正涉水而渡,车篷上堆满了积雪,车板后还蹲着一只家犬。一位戴着风帽,留着胡须的男子,骑着小毛驴紧跟车后,看样子,车内所乘的,也许正是他的家眷。——这是一个家庭,或在迁徙的路上,或为投亲于途。此图车篷、树梢、崖端白雪覆盖,雪雾迷蒙,寒气袭人,更显行旅的艰辛。
【雪山篇】
【秋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