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是最近在看的心理学书籍中很小的一个方面,作者只用了一页纸都不到的篇幅来说明它,但这部分内容却启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收获和丧失的变化过程。只是在从小不点长成大人的过程中,很多我们以为很重要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不再重要,因此丧失了并不觉得心疼。但步入衰老时,我们却深刻的感觉到了失去,虽然也有获得,但获得的喜悦却远远比不上失去的失落感,而且失去的过程越来越快,失去的部分越来越重要,失去的越来越多,直到生命都失去了,一生就此完结。没有人喜欢衰老的过程,但时间永远伴随着滴答声向前推进,没有人可以挽留它。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在同样的时间里面做些什么,来延缓衰老的过程。
有的时候,因衰老而力不从心是人内心的感觉而已。书中写道:“许多被一般人认为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其实是由于不使用而不是衰退所致。”所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时间的身上是不够客观的。我们以为记忆力的减退是因为衰老?可是我们有多久没有像上学的时候那样高强度地学习和巩固知识?在我们没有使用大脑的时候,它就渐渐地退化了,如果我们放任它退化,那就是真的老了,从心灵到身体都老了。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再怎么努力地去延缓衰老,那一天也总会到来。那么如何才算成功地老去呢?心理学家提出了成功老化策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尽量减少衰老导致的正常丧失所产生的影响。”这句话看来非常抽象,我对它的理解是,利用资源来做那些可以被替代的事情,例如使用机器做家务,避免身体受到不必要的损伤,余下的时间精力可以给那些我们真正在意的事情,例如思考,做适当的运动,或演奏乐器。
书上举了一个高龄音乐家仍能演奏高难度乐曲的例子。这位智慧的老人告诉我们他的秘诀:1专注练习少数几首曲子,2每一曲目重复更多的次数,3在快节奏的段落到来之前降低速度,以更好地衬托快节奏。
延伸一下,我感觉不仅是老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一直遵循这些原则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有使不完的力气,总以为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做成功。但事实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做成少数的几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专注才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一直把精力集中使用在少数的几件事情上,一定是比全面开花的效果要好得多。
有了专注之后,重复枯燥的练习就是下一个关卡。重复练习是孤独的,能熬过这一关的人绝不是大多数。
最后是遇到阻碍时采取其他补偿措施,这一方面我应用得很少,不知该如何引申,大概这是三个秘诀当中最灵活最难想到的一个吧。
对我来说,能持续地做好前两项已经很不容易,也许等我确实做到了,第三项就能来敲我的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