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带着昨晚的一点酒意,出门去跑步。从7点半到8点半,跑步一个小时,完成10.5公里的跑步计划。
回想起来,我跑步已经有2年了。至于跑步的动机,刚开始是为了降低恐怖的高血脂数据和发泄心中的郁闷。但后来我从跑中获得更多的东西,这个习惯也就坚持下来了。
下面按照我跑步的几个地点,回顾一下我跑步的历史。
小区周边
查看我的第一张打卡记录,2015年9月3日。这是一张走路卡,先跑了1公里,然后爬上大花山。总共记录1.63公里,时间11分钟。最开始是为了满足”Apple Watch3圈都满“的这个要求,主要是通过爬山来保证运动量实现的。后来发现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周边道路耗费的时间太长,就近在小区周围的道路上开跑了。小区不大,一圈2公里不到,每次播报距离的位置都比上一圈要晚一些,200米左右。就这样开始了跑走结合的一段过程,app”5公里“是引导我逐步开始锻炼的一个app。在这个软件的帮助下,我实现了首次连续跑5公里,不用停下来休息。
江夏绿道
在5公里目标实现之后,我就尝试去周边一些道路了。因为能够跑的距离变长了,不用担心跑步之后回不来了,这相当于我的LSD。有空的时候,我都会翻过花山,去绿道跑个几公里,休息,折返。绿道有东段和西段,在东段往返一次的距离是13公里左右。第一次完成13公里我两腿无力,几乎要趴着回来,最后赶上了一辆公交车,回家好好睡了一觉才喘过气来。
纺院操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逛到了小区附近的纺织大学,发现这里的操场上有标准的跑道。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这里晚上跑步的大学生很多,很有氛围。很多个晚上我都是在这里跑步、冥想。跑道的一个好处就是晚上有灯光,安全,便于记录数据。有时也会与旁边的挑衅者比赛个几圈,借以提升速度。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夏天的晚上,我计划跑10公里,挑战1小时完成,结果没有实现,于是又继续增加距离,直到13公里后,操场上的灯都熄灭了,我还跑了2圈才回去。这个意犹未尽也是我在哪一阶段的最长距离。
由于取得初步进步后,心中不免有些自大,于是连续几天跑10公里,结果由于运动量过大,走路时崴脚的伤加重,彻底“歇业“了近一个月。
松江佘山
2016年12月之后,由于个人原因,换个工作,来到了上海。喜欢跑步的人到哪里都能找到跑步的路线。也许是机缘巧合,到上海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在小区周围开始了第一次晨跑,4公里。道路状况不是很好。经朋友介绍,第二次晨跑时我就找到了1条适合跑步、骑行的绿道。并且带朋友完成了他的首个5公里。之后我就在这条路上实现了10公里,16公里,最终完成了我的第一次21公里。
大连民族大学
这是我在出差中发现的又一个跑步的好地方。由于经常要到大连出差,住的酒店相对固定,于是一次有时间的周末,我散步到民族大学,开辟了这条线的跑步路线。在这里又一次我还没到操场就开”悦跑圈“记录,绕圈之后发现配速无意之中被提高了。恍惚之间我变成4分大神了。后来通过比较操场上整数公里的位置,知道了是软件的距离统计有问题。但在朋友圈中还是让我风光了一把。
武汉马拉松
带着21公里突破带来的成就感,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又完成了2次半程,然后见量,蓄积精力回武汉去参加了我的首个马拉松比赛。2017年4月9日,武汉马拉松,第一次参加并完赛,这是我跑步所获得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未来之路
在这之后,我还制定了全程马拉松,4小时全马,乃至波马的目标。在悦跑圈中制定了一个全马训练计划,并遵照执行,这也是我早上起来去跑步的原因。想要知道跑步这两年给我带来了哪些改变,请关注的下一篇:跑步带给我的改变。
#6792-栾正华-牛约客#橙子学院码字岛第4篇